分類
台灣史

謝仕淵 : 簽名球 洪太山與1950年代的國手們 20190506


榮銜的襯托,往往需要媒介,洪太山的簽名球,就是最好的媒介。

上週談了洪太山的單人照,說明KANO四字,如何代表著日治時期棒球剛普及年的年代,嘉農棒球隊在當時人心中的地位。洪太山的簽名球,則是另一段戰後初期的臺灣棒球史。

簽名球的文化,來自美國,但戰前日本並不普及,我也沒有見過學生棒球隊中,存在著簽名球文化,洪太山告訴我,「球員算什麼!學生不會有這種習慣,又不是明星,而且球這麼貴。」

不知道這是否是他身處1940年代初期,戰爭導致局勢日漸緊張所致,不過,我嘗試翻看嘉農的畢業紀念冊,關於野球的那一頁,有球員的身影、比賽的片段、勝利的徽章錦旗與獎盃,但就是未曾見過簽名球。

洪太山身處的年代,其實也真的無瑕顧及這些附加的榮耀。戰爭帶走了棒球,但所幸棒球技藝跟著洪太山的身體走。他在畢業後被挖角到專賣局棒球隊打球,但一年後就因為局勢緊張,一切球賽都停擺了。戰後初期,他來到高雄,跟著第三公學校附近的澎湖移民一起打棒球,kano出身的背景讓他一下子就成為了球隊主將。

事實上,洪太山是戰後初期,臺灣棒壇上最為強悍的打擊者,他曾代表澎湖縣與高雄市奪得省運棒球冠軍,也是一九五○年代初期,銀行行庫棒球賽最為風光時期的代表性選手,同時,洪太山也見證了戰後初期台灣棒球的海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年的台灣聯隊、一九五四年起連續三屆的亞洲盃,洪太山都參與其中,並擔任中堅手與第四棒,同時多次擔任隊長。強力的打擊能力被譽為台灣的「貝比魯斯」。如果在當代,大概就是與陳金鋒相同級數的球員。

十幾年前,我常聽他說起那段棒球往事,有次他拿出一顆簽名球,上面日期寫著1953年4月30日,那一年具有國家隊性質的臺灣棒球隊,去了菲律賓訪問,那時同隊國手們,一起簽名,留下了這顆簽名球。

雖然這顆簽名球球皮泛黃、筆跡即將褪色,但我卻覺得它散發著光芒,以台灣之名,成為國手,他們是夠格將自己的名字,留在當時還是貴得不得了的球上。

這顆簽名球,堪稱是臺灣棒球史上的國寶級文物吧。

原文出處 謝仕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