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曹銘宗 食說台灣 : 虱目魚之工作魚


虱目魚沒有牙齒,天性近乎吃素,主要吃水中的藻類,而水底的藻類需要陽光才能生長。

台灣虱目魚最早是淺坪式養殖,吃池底的藻類,再餵些飼料,體型較小;後來發展深水式養殖,水底藻類沒有陽光長不好,所以完全靠餵飼料,但這樣養殖密度提高,體型相對肥大,近年已成為市場主流。

有一種特別的虱目魚,雖然吃藻類長大,卻長得比深水養殖的更大,那就是文蛤或蝦養殖池裡的「工作魚」。

「工作魚」負責在養殖池中清除藻類,以維護水質,只在清洗養殖池時才會撈起食用,生長期一至二年,重達三至五斤。

「工作魚」生長期間長,比一般虱目魚美味,但因為數量很少,大多由養殖戶留著食用,或只在當地釣場可見或市場販售。

我昨天獲贈雲林台西文蛤養殖池的虱目魚,果然灰熊巨大,我切塊做一夜干,增添時間催化的鮮味。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