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戰結束,9月2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其中規範了「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應向蔣介石大元帥投降。」
所以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權(蔣介石勢力)以代表盟軍的身分派員前來軍事代管臺灣。也許較少人知道,盟軍委託中華民國軍事代管的區域除了臺灣以外,還有「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中北部及寮國)。而這些地方,越南、寮國都已是國際地位正常的獨立國家,臺灣則依然深陷中華民國泥淖難以脫身。
長期以來黨國教育給我們一種臺灣戰後理所當然歸中華民國所有的印象,「馬關條約失效」、「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之類的論調相信大家都聽到耳朵長繭了。但事實上,臺灣戰後的歸屬及命運以麥克阿瑟元帥「一般命令第一號」為起點,後續隨著中國內戰與國際局勢劇變,是一連串各方勢力消長衝突下的總結,過程中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絕非如黨國教育所言的「理所當然」。
「一般命令第一號」盟軍委請蔣介石派員來臺接受日本投降,在簽約確定歸屬前對臺進行軍事代管,脈絡是源自於列強間「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默契,待戰後和平條約簽署將臺灣交給中國。但這齣劇本在1948年起了變化,蔣介石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開始有了「到底誰代表中國?」的疑問。
同時蔣開始將一些機構人員陸續撤往臺灣,未來將臺灣作為逃亡地點態勢明朗,中共也意識到這點,原本支持臺灣獨立的立場在1949年初轉變為要「收復臺灣」(想想與中素無冤仇的臺灣是怎麼惹上中共的?)。
而美方對於中國內戰的變化,也開始考慮承認中共為中國合法政權且愈來愈積極,但卻在毛澤東的親蘇策略下碰了釘子,但同時美方內部也傳出因「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僅為公報性質並無法律效力,因此可將臺灣轉由盟軍總部、聯合國或美國直接管理,以免臺灣落入中共手中形成太平洋海島反共的戰略防線缺口的主張,這些動作也引起蔣介石跳腳(詳見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書:https://goo.gl/iZf8An)。
1949年,全面潰敗的蔣介石及其殘兵在未經盟軍同意下大舉逃亡盟軍代管地臺灣,衰尾的臺灣也因此成為中共著手攻擊的目標,而蔣介石面臨被美方放棄兼大量殘兵軍餉即將斷炊的窘境,大量臺灣人被徵召至前線替其抵擋追兵。另一方面中共在古寧頭戰役失利後,意識到要渡海攻臺需要爭取蘇聯支援建立海空軍,之後在蘇聯、朝鮮、中共一連串決策選擇下,韓戰於1950年6月爆發,之後中國出兵徹底與美國決裂。韓戰局勢的變化,使得美方對蔣轉而支持,源源不絕的美援挹注下,使臺灣成為美國太平洋海島反共的戰略防線之一,同時也使得已在中國遭殲滅的中華民國政權得以長久寄生在臺灣遂行極權統治。
臺灣戰後的命運就是如此曲折而複雜,從一開始被軍事代管、之後被中華民國政權選為逃亡地而惹上中共、韓戰爆發後美國的介入使得外來中國政權在臺長期極權統治,沒有自己國家的臺灣人只能在無奈中任人支配擺佈。
延伸閱讀:
一般命令第一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8%88%AC%E5%91%BD%E4%BB%A4%E7%AC%AC%E4%B8%80%E8%99%9F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https://goo.gl/5zwJdB
圖:二戰後中華民國代表盟軍受降區域
原文出處 台灣回憶冒險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