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謠言,說我擔任院長時卡台中捷運藍線。我先說結論:國庫支出來自全民,台中藍線路線大改,經費暴增633億,中央本來就要更審慎。
分類: 台灣史
九年前的這起事件,即便是現在回憶起來仍舊感受到震撼與悲傷,我還記得那天早上看著新聞畫面那一片殘骸時,不敢相信這會是發生在我時不時會經過的路段,當時市府跟許多來自不同領域及地方的人們,在馬政府不願意直接協助的情況下,努力不懈的幫忙救災,台積電還出動修繕許多房屋,五月天更在之後辦了一場無酬音樂會撫慰大家的傷痛。
很可惜林佳龍在台中市沒有連任成功,不然他用鐵道建設規劃的大台中生活圈,讓台中沒有偏鄉、沒有嚴重的城鄉差距,讓台中人不必到外縣市就可以去東勢玩山、去大安玩海。
他想把已經廢線的神岡線(現在的潭雅神自行車道)跟東豐線(現在的東豐自行車道)重新蓋回軌道,然後從大安溪南岸的外埔區橫貫一條甲后線把台中市變成一個大環。
照柯文哲主席的算法,柯文哲市長任內的完工率是0%
我看了柯文哲市長臉書,我發現柯市長是為了選舉,失去基本的政治理性。如果問完工率,柯文哲市長任內,環狀線北環段只有開工,沒有完工,是否完工率是0%?
我曾向不少朋友說,我最想編輯的新聞版面不是評論版,也非副刊、影劇、體育,而是訃聞版。當然,華文報紙沒這玩意兒,所以我瀏覽《紐約時報》首先過目的是訃聞版(obituary),若是極其重要的人物,必然早有定稿(祇是會定期增修),一旦此人真蒙主寵召,那報社就會立即刊出堪稱公允的蓋棺文字。可惜華人忌死又怕人評論,所以絕不可能有這種版面。若有之且由我主其事,保證天天被告,或遭人暗巷套布袋毆打。
圖說 : 2019年,潘小俠攝於總統府前。 攝影/邱萬興
潘小俠出生於1954年,本名潘文鉅,台北市士林大廟口長大的人,畢業於復興美工。
我認識潘小俠於1986年,潘小俠進入自立報系當攝影記者,我在《民進報》當攝影記者兼美術編輯,他是我的復興美工學長,也是街頭攝影的老戰友。這一年是民進黨剛成立,正是政治、社會運動劇烈變動的狂飆年代,台灣在前仆後繼的改革浪潮中茁壯發展,也是時代的大變局。
這是兩年前,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一群在前鎮漁港工作的外籍漁工,被檢舉開罰的報導。
這些漁工,因為前鎮漁港沒有洗澡的地方,只能在公廁洗澡。
對,堂堂一個全國最大遠洋漁業基地的前鎮漁港,窮到連給漁工上岸盥洗的地方都沒有。
臺灣文獻講座:陽明山區的茶產業與歷史特色
講座:陳志豪助理教授(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時間:2023年8月24日(四)14:00-16:00(同步線上直播)
地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立法院院會,今日正式二讀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首批協定,包括五大項目: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貿易便捷化、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與良好法制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