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 老番的台灣史 : 高麗菜

學生彌勒熊前兩、三日與老番談高麗菜等食物,老番依然老番顛,慣例互勉站歷史學立場,盡量回到歷史脈絡、文獻判讀與現實情境。高麗菜不是從韓國高麗傳來,是常識,老番已不記得與曹善人出書或寫其他文章時,有無提到台語高麗菜(ko-lê-chhài)是來自西歐語言Col(S)、kohl(G)、kool(N),更源頭是拉丁語的caulis。這可不是語音亂拼湊、比對喔。

理合先聲明:老番談寫食物,絕非跨界或蹭流行。二十幾年來因妻車禍,只好親自下廚房,邊煮邊想烹飪於食物的往事,以分散痛苦與不平,二十幾年下來,居然做了不少筆記。又幸運有一些懂得料理,如曹善人、光瀛小兄之類的友朋可諮詢,所以老番也就膽敢寫些這方面的筆記。

高麗菜何時傳進臺灣,老番也沒主見。但從清代方志雖把高麗菜(番芥藍)置於「物產蔬之屬」,但多言「無有食之者」、「人少食者」,以及「不甚宜食」、「不大宜食」,因此偶爾有人把她當成觀賞植物「間有植之盆中,以供清玩」。

根據日本時代的「田野調查」,臺灣開始廣種高麗菜與當成國民食物,是十九世紀六、七零年代「開港」以後,而且是跟另外一個紅毛番,即英國人學習的(亦有言是從中國)。由觀賞而推廣食用,發展軌跡有點跟日本相似。

老番的記憶是:儘管在經過日本殖民時代的再推廣與品種改良,老番小時候菜葉色近藍的「玻璃菜(就是高麗菜啦)」還不是一般流行食物,反而印象中也有給豬吃的。老番很怕記憶出差錯,所以曾查過文獻,高麗菜真的曾經也是給豬吃的。(高山)高麗菜更為流行成國民食物,應該是這四、五十年的事吧。

原文出處 翁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