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淺談2009年女性影展開閉幕華語片-《搏浪》《藝霞年代》

(原載於I-LOOK電影雜誌10月號)
生命最後的抉擇《搏浪》

這部描寫被稱為「企鵝病」--「小腦萎縮症」患者的電影,由背景陽光充足,洋溢青春歡笑的衝浪運動為開端,接著鏡頭出現身為議員的母親,在海邊含淚牽著大兒子浩陽的手道別,而切入的新聞畫面正描述母親親手結束孩子生命的驚悚社會事件…。

原來這是一場生死的告別…。

父親正值壯年也是相同的病去世,而遺傳性疾病先是打擊身為體育老師的浩陽,在毫無預警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任誰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另外一直活在父兄陰影底下叛逆的弟弟浩霆,更是充滿反感亟欲逃離這一切。他透過演唱吶喊,用強烈的搖滾節奏麻痺自己。但悲劇、惡耗接踵而來,考驗著蠟燭兩頭燒的母親,她該如何面對呢?

導演周美玲首次將關懷觸角伸入罕見疾病患者,以自由意識抉擇「安樂死」的過程,挑戰觀眾法律、人性、醫學、道德,熟重熟輕的糾葛。誰有權力決定他人生死?自由意識或是折磨到死!而我更關心的是劇中看似強悍的母親,究竟如何挺過這一連串喪夫、弒子…,其遭遇讓人鼻酸,還有很多面向值得討論!

徐貴櫻巧扮母親,將註定要痛苦的角色詮釋的絲絲入扣,讓人動容。姚元浩、陳奕兩位青春偶像不遑多讓表現突出。導演前作《漂浪青春》演員群:趙逸嵐、徐麗雯,也有不同的造型及演出。以《不能沒有你》感動人心的陳文彬也有串演一角,眼尖的觀眾可多加注意。

風情萬種風華絕代《藝霞年代》

1960年受到日本東寶劇團來台演出刺激,由台灣人自己集資成立的《芸霞劇團》,在經營者替換更名為《藝霞劇團》後,由王月霞以鐵的紀律帶領引領風騷24年,為台灣表演藝術留下不可抹滅的貢獻。最後雖在團長去世之後,黯然劃下句點。但25年後,重新以此紀錄片讓新舊劇迷們親眼見到她們再現風華。

這部紀錄片有非常強的口述歷史的價值,尚健在而曾參與過那個時代的前後台演職員,在鏡頭前留下影像,殊為珍貴難得。導演薛常慧與有心人士的奔波,功不可沒;支援拍攝的中華藝校學生,也應該記上一筆。電影當中很多相同戲碼相同演員不同時空的對照畫面,讓人大嘆時光荏苒,但又有一種幸以得見的幸運感。這些表演不僅喚回劇迷們的記憶,也讓新生代見識到那些過去風光。

被稱為「霞女」的前代演職員中,我唯一認得的是「小咪」,過去母親曾背著襁褓中的我,到處趕場追逐「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小咪似乎有參與過)。印象中母親常提到小咪,一講起「他」時,眉飛色舞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晚期終於在電視上見到她亦生亦旦的表演,原來她曾是《藝霞劇團》當家台柱,怪不得能文能武,原來有那麼深的演藝訓練做後盾。

這兩部女性影展開閉幕的華語片,很值得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