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台灣能繼續抵禦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擊嗎

本月開始在台灣流傳的可疑影片似乎顯示,台灣領導人正在為加密幣投資做廣告。在影片中,曾多次冒著激怒北京的風險宣示台灣主權的蔡英文總統聲稱,政府參與了該數位貨幣投資軟體的開發,「軟件」一詞在中國很常見,但台灣很少這麼說。她的嘴形看起來很模糊,聲音也很陌生,台灣刑事警察局因而判斷該影片幾乎肯定經過了深度偽造——即人工智能生成的仿冒內容——而且可能是由受命於中國的人製作的。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用不準確敘事和陰謀論來衝擊台灣的資訊生態系統,試圖破壞其民主制度,分裂其人民,以實現對這個毗鄰島嶼的控制。如今,在台灣對北京侵略性日益增長的擔憂加劇之際,新一波假訊息正在明年1月的關鍵大選到來前穿越分隔兩岸的海峽。

但或許就和其他地方一樣,這個小島已經做好了應對假訊息攻擊的準備。

台灣抵禦外國干預的能力足以令其成為將於2024年舉行大選的其他數十個民主政體的榜樣。這些防禦措施包括形成世界上最成熟的事實查核員群體,進行政府投資,達成國際媒體專業合作關係、以及多年來透過對中國入侵發出警告而形成的公眾懷疑意識。

如今的挑戰是如何維繫這些努力。

「主戰場就在這裡:製造恐懼、不確定和懷疑就是為了讓我們夜不能寐,這樣面對新的威脅我們就拿不出新的防御手段了。」台灣首任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表示 ,她的職責就是加強網路安全防禦,防範假訊息等威脅。 “我們主要理念就是保持靈活。”

探究網路與政治的研究計畫「數位社會計畫」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台灣這個高度網路化的社會一再成為外國政府假資訊戰的頭號目標。 研究人員表示,中國被指控在疫情期間散佈關於台灣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的謠言。 去年,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該島引發了一系列大規模網路攻擊,以及大量被事實查核員揭穿的與中國有關的網路訊息和圖片。

但即便北京如此發力,仍難以影響台灣的公眾輿論。

近年來,台灣選民選擇了民進黨總統蔡英文,而民進黨則被中共視為實現統一大業的阻礙。 專家和台灣事實查核員皆表示,中國的假訊息宣傳曾在2018年的地方選舉中製造重大威脅。 等到2020年蔡英文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總統時,這些宣傳似乎就不再那麼有效了。 她的副總統賴清德在接任競選中的民調支持率也一直遙遙領先。

中國否認進行了乾預,反稱自己才是「假訊息的最大受害者」。 蔡英文一再強調她的政府如何努力對抗北京的假訊息宣傳,也多次回應了關於她的策略旨在扼殺政敵言論的批評。 在本月的一場安全會議上,蔡英文說:“我們讓民眾具備反駁和舉報虛假或誤導信息的知識及工具,在維持資訊自由流通和拒絕資訊操縱之間保持謹慎的平衡。”

專注於資訊素養教育的組織「假新聞清潔劑」的聯合創始人謝呈釀說,許多台灣人都對可疑的敘述產生了內在的「警報」。 她的團隊有22名講師和160名志願者,在台灣的大學、寺廟、漁村和其他地方教授反虛假資訊策略,有時還會用精美的香皂等禮物來激勵學生。

像這樣的組織在台灣有很多。 例如“Cofacts真的假的”,它的事實查核服務被整合到一款名為Line的流行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中。 本月剛離任的台灣民主實驗室負責人沈伯洋教授今年曾在美國政府的獨立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作證。MyGoPen,其名得自台灣方言「別騙我了」的諧音。 謝呈釀說,市民尋求事實查核的幫助,例如最近因進口雞蛋引發的軒然大波,令人對黑色和綠色蛋黃的影片產生質疑。 這樣的要求在2018年是不可想像的,當時圍繞著一場有爭議的公投的激烈情緒和破壞性謠言促使她與人一同創辦了「假新聞清潔劑」。

「現在,每個人都會停下來想:『好像很奇怪。你能幫我檢查一下嗎?我們有懷疑,』」謝女士說。 “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門口的吉祥物。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不過,台灣的事實查核仍然很複雜。 最近一個廣為流傳的虛假聲明指責公開批評北京的賴清德承諾向巴拉圭提供巨額資金。 事實查核人員發現,作為這一說法核心的備忘錄被篡改過,日期、金額和簽名者都被更改了。 這種說法起源於一個致力於反猶太主義的英語論壇,後來一個新的X帳戶在一篇帖子中用普通話引用了它,該帖子被香港的一家新聞網站分享,並被一名台灣政界人士在 Facebook上轉寄。

中國的不實訊息產生了“顯著效果”,包括“導致台灣政治和社會分化加劇,擴大認知中的代際分歧”,蘭德公司的研究稱。 出於對選舉相關的假新聞的擔憂,台灣政府上月成立了專案小組。 蘭德公司說,台灣“歷史上一直是北京的資訊戰試驗場”,中國至少從2016年開始就在使用社群媒體幹預台灣政治。 8月,Meta對其稱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影響行動進行了打擊,其中包括7704個Facebook帳戶以及其它社媒平台的數百帳戶,它們的運作都針對台灣等地區。

北京不斷改變其認知戰策略。 事實查核者註意到,受命於中國的行為者已經不再像上一次台灣大選那樣,被香港的親民主抗議分散注意力。 現在他們可以使用能產生圖片、音訊和視訊資料的人工智慧技術——「這對中國宣傳人員來說可能是美夢成真了,」蘭德公司研究員內森·比徹姆-穆斯塔法加 說。

幾個月前,台灣分析人員在一個音頻文件中發現了中國參與的證據,熟悉相關調查的人說,這個很有可能是深度偽造的文件,聽起來是一名政敵在批評賴清德。

研究人員說,中國的不實資訊貼文似乎越來越精巧而自然了,不再是用明顯的親北京訊息灌水。 研究人員認為,有些不實敘事是由中國控制的內容農場製造,然後由代理人、機器人或不明就裡的社媒使用者傳播開來。 蘭德的研究稱,中國還試圖購買現成的台灣社媒帳戶,可能付費讓台灣網紅推廣親北京敘事。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上月稱,從2020到2022年,直接涉及中國和台灣關係的不實資訊減少了。 中國代理人轉而更專注於傳播有關當地服務和健康問題的謊言,煽動台灣社會的內部分歧。 專家稱,有時一些關於醫療救助和名人緋聞的可疑貼文會引導觀眾去關注台灣政治相關的陰謀論。

這些台灣政府稱為「認知戰」的威脅日益加劇,政府為此展開多項強而有力的行動,試圖予以壓制。 去年的一個不成功的提案仿照歐洲的監管,要求對社媒平台做出標記和透明度要求,迫使它們按照法庭判令的要求刪除內容。

批評者指責政府的反不實資訊行動是政治獵巫,令人想起不那麼久遠的專制統治過去。 也有人指出,在政治傾向多元化之下,台灣的媒體生態體系往往會產生被錯認為是受中國操縱的親北京內容。

在6月的一場活動中,蔡英文總統強調大量資金支持下的“大規模的錯假訊息攻勢”已成為“最困難的挑戰之一”,在台灣民眾中挑撥離間,侵蝕對民主體制的 信任。 她說,認知戰防禦必須是一種「全社會努力」。

事實查核和監察組織稱,公眾的漠不關心也是一個問題——研究顯示,台灣人對事實查核資源的使用不多——此外還有防線過長的風險。

「不實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說,該機構每天有約10名核查員在工作。 「我們不可能全都照顧到。」為增加民眾對媒體認知能力的興趣,一場「以幽默反制假訊息」的全國活動利用米姆玩笑文化和可愛狗狗的形象來揭穿不實敘事。 9月,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針對年輕人舉辦了全國虛擬競賽,吸引了李姿穎、鄭旭佑和盧泓豫這樣的學生參加。

這三位公民課同學獲得第三名,他們承認台灣喧鬧的政治環境會讓不實訊息得以滋長困惑與混亂。 然而台灣人已經意識到需要警惕。

「如果你看到新的東西,但不知道它的真假,你需要查證,」16歲的李姿穎說。 “我只是想知道真相——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原文出處 NY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