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順行〉 的完成,也是一場奇幻的旅程,充滿了奇異的恩典。楊易導演與我相識於周志建老師的身心靈課程。聽說了斷食善終的故事,主動邀約我拍紀錄片。我覺得這是生死的私秘事件,要找到拍攝對象,不容易吧!楊導演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我們正站在風口上,影像說故事和紙本書的閱讀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對許多人而言「影像」是他們更熟悉的閱聽方式。紀錄片是另一種推廣理念的方式,擴散的力量比書籍快(果然,目前是十七萬與三千多之比)。不急,有緣機會自然會來。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拍攝對象就出現了。
馬爺爺(九十五歲)的兒女在2022年十一月聯絡我,家人取得共識後決定2023年一月開始進行斷食,所以我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討論。經過三天的考慮後,他們答應了。據小妹說爸爸在八十歲的時候,寫了一本自傳,他們推測爸爸應該願意把自己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故事與眾人分享,利益眾生。二哥有點擔心一生非常注重形象的父親,會不會被拍到不雅的畫面,導演和攝影師解釋一定會避免,定稿前所有畫面會讓家屬確認。
我帶著導演和攝影師登門拜訪,討論了拍攝細節。我與家屬說完話,轉而與馬爺爺說話,希望他了解未來我們的作法,也取得他的同意,確認不要再進食了。之後,聽說攝影師在他們家中到處放了收音麥克風,他有空就在那裡蹲點,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捕捉了非常多的感人畫面。
剪接師拿到這些毛片,邊看邊哭了三天,才平靜下來開始工作。花了近月完成剪接。我去看初剪的片子,既驚訝又感動。這麼溫馨感人的歷程,全部是自然發生的情境,劉導演兼攝影一個人取鏡,剪接以後呈現了多元、豐富的角度。
馬家簡直就是模範家庭,馬奶奶如此淡定又深情,三位兒女那麼疼愛著臥床的父親。自然的撫摸、擁抱、親吻、照顧即將離世的父親。我心想先父要是看了這種畫面,不知道有多羨慕。我父親對太太、小孩都極度嚴厲,大家與他關係疏遠,總是離的越遠越好。馬爺爺和我父親一樣是中國來的軍人,我問馬家二哥:「你父親對你們不嚴厲嗎?你們跟他關係這麼親密。」二哥說:「很嚴厲喔,我們家是靠大姊把我們全家人框在一起的。」紀錄片裡主要的敘事者馬大姊真是頭腦清晰,充滿了智慧與愛,很符合二哥的描述。
影片中,另外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是馬爺爺的反應。我跟他說:「你太太很了不起耶,大老遠從菲律賓跑來嫁給你。」當時我並不知道他有反應,看了影片,聽到他發出聲音回應,差點落淚。與他說話當時發現他能動舌頭回應我的簡短問題時,他的兩位女兒也是熱淚盈眶。
後來又發現生前告別式的時候、馬奶奶跟他說話的時候、四個人一起看平板電腦裡的過去相片的時候,馬爺爺都有反應,時而轉頭、時而抬腿、時而眼神跟著畫面走。無法利用語言與我們溝通的馬爺爺,神智清明的聽到了家人愛的叮嚀,感受到家人給予的照顧以及陪伴。人生能夠在自己的家中,摯親的陪伴中走向下一段旅程,離苦得樂,真是莫大的幸福啊!
一年半前他自動的越睡愈多、越吃越少、體力快速衰退,大家都不了解這是身體準備關機要回去天家的自然過程。因為血尿被送醫,連醫師也不明療這是臨終表現,強迫插了鼻胃管。家屬心疼,改作胃造口。雖然減少了鼻胃管的不適,但是衰敗的身體被人工餵食強留在人間,結果就是反覆的出現各種問題,頻繁的往返於醫院之間,每次的急診室等待、住院治療,對馬爺爺和家人而言,都是很大的折磨。
我介紹了很棒的居家護理所團隊(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等)給馬家,從此以後,任何的醫療問題都在家中處理,再也不必送醫院折騰了。很少人知道長照可以提供到府洗浴,更不知道嚴重失能的病人可以請居家醫療團隊到府訪視,每次刷一次健保卡,只需負擔少少的車馬費。我認識好多家居家護理所的團隊,他們是真正的行動菩薩,過年過節、三更半夜,也常常外出服務。就我所知,這樣的收入非常微薄,他們必須要靠其他的服務來補貼。
剪接完成後,還請了師父調音和調光,然後完成了目前的影片。與馬家家人一起看片時,大姊說:「好溫馨!」小妹紅者眼說:「好感動!」奶奶維持著一貫淡定的笑容說:「拍的真好。」。二哥說:「我原本擔心有不雅畫面,不會耶,爸爸看起來很莊嚴。」製作團隊都鬆了一口氣。我們從家人對馬爺爺的愛,深刻感受到馬爺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
首映會時馬大姊特別提到,在孫輩的心目中本來馬爺爺只是一位老人,在陪伴的過程,生前告別式的影片和她的解說中,馬爺爺成了一位很立體、年輕過、有著精彩一生的可敬的人。這也是我當初陪伴母親斷食往生時有的體驗,我們陪伴母親作人生的回顧,家人因此更了解阿嬤、媽媽的為人和經歷。這個過程加深了家人之間的團結,也加深了與往生者的連結(除了兒時,我們哪有機會二十一天全家相聚,親密陪伴)。所以馬大姊說,這個過程充滿了愛更多於悲傷。
從我母親過世到現在三年四個月,我有許多難得的經歷,不斷的學習到新知。本來只是想幫助痛苦不堪的人離苦得樂,並減少家人的悲傷和負擔。在反覆的實踐中,發現歷時三週左右的斷食往生,成為最溫馨、感人的往生方式,對逝者和生者而言都是圓滿、無憾。只有極少數的個案因為本身疾病的關係,過程稍微辛苦,但至少斷食縮短了痛苦。
同時意外的發現,民眾沒有足夠的死亡識能,對飲食有錯誤的執著,總是把可以在家自然善終的長者或重症末期者送醫,結果過度醫療、無效醫療讓老衰重症者陷於更長的痛苦之中。更讓我驚訝的是,醫界把心思用於拯救生命,多數的醫療人員對臨終現象與臨終照顧的知識非常欠缺,未覺察醫療除了維持生命跡象以外,如何讓病人善終是更重要的行善專業。大家習慣救命,不知道何時應該放手。幾十年下來,所有的醫護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把錯誤的觀念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把錯誤的認知當成真理。過於激進的現代醫療,走入了一個無效醫療的死胡同,勞民又傷財。我不知道少數醫師的呼籲,對醫界能夠產生什麼影響?我只能向民眾大聲疾呼,建立正確的保健知識,勇於保護自己的家人,免於無效醫療的長期折磨,家屬本身也可免於身心和經濟的多重壓力。
感謝馬爺爺一家人的慷慨布施。感謝製作團隊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人力和經費下完成了深具意義的傑出作品,對社會將是一大貢獻。
原文出處 畢柳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