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主要角色是波威與他父親還有姑姑,當然還有那台似乎擁有人工智慧的電腦,以及從未出現但導致波威早熟的因素?或之一??:「消失、離去或已死亡的母親」。
影片一開頭出現的陌生男子,靜默在結冰的湖邊垂釣,眼神筆直臉部也閱讀不出任何意涵,觀影過程我一直在猜測他是誰?他在電影中會有何重要地位?因為在導演交叉剪接裡他出現不只一次,甚至於在最後關鍵的波威失蹤前後,很明顯的他知情?或有牽連?也未知可否?尤其他一貫撲克臉的懸疑就可知,越是面無表情那種焦慮神秘壓迫就更強烈。
電影一開場還有另一個重要線索:望著銀幕急切思念仰望孩子影像的落淚女子,隨劇情我們知道她是主角姑姑,神秘男子、哭泣女子,神秘男子、哭泣女子,交叉出現,再加上慢動作的小男孩的黑白影像,有種蕭瑟悲淒感猶燃而生。
很多畫面是父親對波威小心羿羿的呵護,譬如兩人生活空間裡,一起使用書房,戶外的散步打鬧,或是父親上課時波威躲在講台前窺視、敬畏父親的眼神(空間的切割,同時也暗示了兩人之後將分隔兩地)。一次波威回家路上,發現一條死亡冰冷的狗屍體,觸動了他,他趕回家中問起大哉問:「死亡是什麼?」爺倆就討論起了死亡,中間似乎談到母親,可知孩子是思想非常早熟的(導演也用了一些篇幅,顯示他高人一等的智商:為姑姑示範如何用電腦控制家裡門把、鎖匙、水龍頭….等等)。
電影裡導演也給予電腦進化的生命境界,父子倆回家看到電腦自動刷新銀幕以及出現:「I AM READY_」這樣高深莫測的字句 / 行為。
這些懸疑都在鋪陳最後孩子意外死亡的刺點。
父親一角經過嚴密計算,以及自己夜裡測試一遍結冰湖面,是否可以承載重量,但結果還是人算不如天算,孩子依然不幸墜湖。……片頭一開場的垂釣人,在此發揮了關鍵的變數。
最後的最後關鍵戲登場,悲痛至極的父親奔到天主教堂裡,搗毀聖母像前的蠟燭,而聖像卻神奇的滴或流下了如蠟燭般的淚,不過導演是用特寫,也沒有切換跟父親眼神表情的任何交叉剪接,所以這神的悲泣?是代表對人們對祂不信任、不信仰的流淚?還是悲憫孩子的往生?
這開放式的結局,讓作品有更高一層的思考空間,另外因為我看過一些討論奇士勞斯基《十誡》的論述有提到十部片是有關連的,在一棟公寓中的人們不同時期,發生的不同生命交疊,垂釣男子會出現在那一誡我相當期待。
但如果不管片名,單就信仰十誡條文的教派(天主教、路德宗、新教)來說,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或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上帝。字義上是接近與相同的,所以這樣來看,導演代替神發言?還是導演藉由演員的抗議?控訴?表現了他個人人性關懷與道德的複雜性,我想這也是很值得討論與玩味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