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震撼他的觀察;也震撼他的決心。
張定國種茶45年,朋友都叫他「茶米國啊」,於是他的生態紅茶,乾脆就以「茶米國」為品牌,在不斷摸索下,逐步建立他的茶米王國。
今天,跟著環保局承辦一起去找張定國師傅,他種了約四分地的紅茶,今年因為在環保局的協助下,使用了環保局免費提供的「雲溉肥」,今天特地來看他施肥的狀況,我也去訪談他。
「我的肥料不只是要給紅茶,也要留一部分給旁邊的櫻花、香楠吸收」張師傅說到
「啥!茶樹吸收都不夠了,還給櫻花使用」我納悶的問到
張師傅看了我一眼,慢慢才說出他紅茶極香又好喝的秘訣。
「以前我有一位原住民的好朋友住在原民保留區,因為他沒有祖上留下來的耕地,只好在住家附近的山坡地找地方來種茶」張師傅一面回憶,一面喝起紅茶。
那時候,他的朋友找到樹與樹中間比較開闊的地方,整理一下種起茶來。他種的茶不是整片,而是一塊一塊散落在森林的「空洞裡」
有別於其他人種植與天爭地經濟茶區,他種的茶是老天留給他的地。是一種有草生地,但附近有其他喬木的茶樹,其他人笑他收成不好。但後來收成後的茶葉竟然有花香、果香的風味。於是他種出全台獨一無二的風味茶,並且一斤賣到上萬元。
張師傅看到這一切,他大概懂了怎麼種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好茶。於是他在樟湖開始嘗試種植生態紅茶。
「不要把山坡地整成梯田」張師傅說到
只要順著山勢種植紅茶,五排茶樹旁邊再種一排水蜜桃。之後在五排茶樹,然後再種香楠…
「這樣水蜜桃和其他的喬木不就把陽光遮住了」我輕聲問到
「種的時候先看陽光的走向,調整方位就好」
「水蜜桃七分熟的時候,蟲會鑽進去果實內,八分熟的時候鳥和猴子過來吃,吃的時候熟果就會掉到地上給茶樹吸收。」這是讓茶樹有多元微量元素的方法之一。」張師傅終於把他的紅茶特殊之處說了出來
這樣可以兼顧環境多樣性,也可以預防極端氣候的大雨沖刷。
「這樣產量會減少嗎?」我問到
「如果一斤茶葉一萬元,你需要那麼大的面積嗎?」大面積就會失去紅茶獨特的味道,價格就會降低,就如台灣紅茶平均市售一台斤約1600元左右。
當我聽到這裡的時候,我腦海浮現出陳玉峰老師以前在阿里山公路茶區因應賀伯颱風給的建議,剛好完全扣合張師傅目前的做法,我霎時雞皮疙瘩一陣恍神。
原來,張師傅的茶葉可以行銷國外,可以攻進科技人的家裡,並不是與天爭地,而是在可用並且不擴張的情況下,種植小小的茶園。他養猴子、餵野鳥,保育食蛇龜,人與土地真正的共存。奮鬥在於能不能找到共存的智慧,而不是拚得你死我活。
今年秋天,學校的紅茶也即將收成,或許我們應該思考也種植一些果樹,讓茶園看起來不像茶園。
讓每一片春芽,都記得落葉的滄桑;讓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風味。
原文出處 陳清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