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自由時報 社論:新的一年台灣將更強大 20230102


多災多難的二○二二年過去了,新的一年會出現更多的黑天鵝與灰犀牛,或是否極泰來,揮別暗沉,帶來希望、光明?去年,病毒持續肆虐,人類仍籠罩在病痛與死亡的恐懼中;二月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導致糧食、能源價格大漲;疫情、戰爭與蠢蠢欲動的物價,形成惡性迴旋,帶來高通膨;而為了壓抑通膨,美國聯準會採取罕見的暴力升息,卻造成股、債大跌,金融市場大震盪。尤要者,美中對抗日趨激烈,為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埋下極大風險。今年能否克服這些挑戰,回復常態,乃是世人最關注的議題。

去年顯然是二戰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災難。一九一八到一九二○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造成全球大約三分之一人口感染、五千萬人死亡;而百年後的武漢肺炎,儘管醫學已大幅進步,仍造成大量的感染與死亡,使得三年來,人類幾乎不能過著常態生活;而堅持清零的中國,最近卻在毫無準備下,一夕間鬆綁,直接躺平,短短數週內即造成數億人感染與大量死亡,成為疫情回歸常態加添巨大變數。

中國疫情能否在完全躺平下,透過「以疫止疫」,迅速「達峰」,得到集體免疫效果,是一場嚴酷的考驗。中國的激烈手段,或許可以讓十四億人最終脫離病毒的肆虐,但勢必付出慘烈的代價。幸而,不管感染人數高低,新冠病毒在台灣基本上已流感化,不再造成重大威脅。新的一年,台灣可望走出疫情的陰霾,但仍需防範中國疫情黑數造成台灣防疫功虧一簣。

俄羅斯以超強之姿卻未能如秋風掃落葉般吞併烏克蘭,一方面是俄國實際上並不如想像中強大,除了擁有核子武器,它基本上只是一個區域性而非全球軍事強權,且軍人作戰意志薄弱,遂使戰爭陷入泥淖;而俄國戰事不順,印證了強烈的保家衛國決心,足以戰勝強大的歒人。

反觀烏克蘭在克里米亞遭到俄國併吞後,勵精圖治,加強國防與訓練,並且凝聚出一股「抗俄保烏」的共同意志,而其領導人在險峻情勢下,不逃亡、不投降,有效提振士氣,終於扭轉劣勢,烏軍甚至有餘力進行反攻。烏俄戰爭爆發,全球關注地緣政治風險,由於習近平的「武統」野心強烈,軍事擾台行動不斷,而裴洛西訪台後更展開「軍演封島」,種種瘋狂行徑讓台灣成為《經濟學人》形容的「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

不過,烏俄戰爭雖給台灣帶來危機,同樣也給了一個重要啟示。那就是妥協示好,並不能止戰,必須備戰才能止戰。另一個轉機則是,西方民主國家日益認清台灣與台海和平的重要性。美國更以軍售、軍援實際強化台灣對抗中國的實力。

遺憾的是,台灣的威脅不僅來自對岸,內部更存在附和中共的聲音,一再對政府的「正當防衛」大肆批評、扭曲。例如恢復一年役期,本為加強戰鬥技能,展現保家衛國的意志,部分藍營政客卻稱此舉會觸怒中共,帶來戰爭;而對美方力挺台灣,藍營則抹黑美國將台灣當作棋子,要台灣子弟替美國上戰場,打代理人戰爭。種種奇談怪論幾乎與中共的認知戰口徑一致。未來的一年,台灣不但要提防中國的蠢動,更要警惕親中政客的裡應外合,才能確保台灣的安全。

烏俄戰爭干擾糧食、能源供應,去年通膨狂飆,企業高庫存、產能降低,美國與主要國家紛紛強力升息,卻又引起經濟衰退疑慮,似乎正在形成「停滯性通膨」。

此外,美中對抗加劇,部分國家扶植重要戰略產業,力圖建立在地生產,這不免傷害台灣的供應鏈(尤其半導體)不可或缺地位。美國獎勵台積電赴美設廠,就被有心人士扭曲為「去台化」。

殊不知企業赴國外設廠,乃是國力的延伸,雖然短期內必須負擔成本增加的利空,但長期卻是競爭力的提升,擴大國際連結。且各國力邀設廠,更印證台灣企業的重要性。本質上,對台灣是短空長多。換言之,台灣企業版圖擴大,與主要經濟體良性互補,將帶領台灣經濟日益茁壯。

中國的「二○二五中國製造」目標是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強國,但更可怕的意圖則是以製造業尤其科技業作為支援,提升軍事力量,成為全球軍事霸權。任何國家均有發展產業的權利,但是中國卻以仿冒、盜竊智財權,以及不公平貿易的手段,完全漠視國際規範,且其數位獨裁有對外輸出之強勢作為。

如此為害世界的惡性崛起,當然不為民主、文明社會所能容忍。因此美方制裁中國企業規模擴大,固然一時可能傷害台灣的利益,但阻擋中國對外擴張,讓台海和平獲得保障,且台灣優質企業不再受到中國變相干擾,得到正常的營運環境,這才是台灣長期的利多。

總之,去年眾多利空爆發,在在考驗台灣的生存能力,但在危機之下又潛藏生機,若能度過疫情,復甦經濟,有效遏阻中共的犯台企圖,未來台灣勢必會成為一個小而強大的國家。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