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猛禽研究會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鳥類生態研空室(簡稱鳥類生態研究室)長年調查,發現今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數量為879隻,創下自1992年開始監測黑鳶族群數量的新高點,且不論於南於北,黑鳶族群都是能從目擊頻率的有感增加。
黑鳶俗稱「老鷹」,最早是由「老鷹先生」沈振中於1992年開始調查,直到2013年起由台灣猛禽研究會接手,於秋冬季非繁殖季動員志工到全台黑鳶夜棲地進行兩次同步調查,前3年分別為709、840、739及今年的879隻。
長期調查的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指出,台灣黑鳶在非繁殖季會群聚夜棲習性,且透過衛星追蹤也能得知同一個體會在不同夜棲地間移動,因此只要選定同天傍晚於全台數十個夜棲地同步計數,就能在不重複計算下掌握大致數量,每年會調查兩次並以數量多者為準,而外界聞名的日間覓食點如基隆港、碧潭等,雖然白天可常常目擊,但就黑鳶習性而言,非屬夜棲地。
今年整個調查新增屏東的調查點賽嘉,而台灣東北角族群也恢復零星夜棲,現在全台數量穩定微幅增加,不過僅在北部及南部地區有穩定夜棲族群,近年北部增加的趨勢較為快速,現今數量最大的夜棲族群就在貢寮地區,高達268隻,目前北部族群超過500隻、南部族群超過300隻,在北海岸或屏東特定範圍的民眾,就能明顯感受到黑鳶比以往更容易目擊且數量增加。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