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在 Twitter 提出結束俄烏戰爭的和平方案,包括在聯合國監督下,重新在俄羅斯佔領的 4 個烏克蘭地區舉行公投、克里米亞正式成為俄羅斯一部分、烏克蘭保持中立等。其提議獲克里姆林宮稱讚「非常積極」;但澤連斯基早前強調,只要普京仍掌權,烏克蘭就不會與俄羅斯作任何談判。以談判結束戰爭相信是不少人的願望,但何時才是對的時機?
智庫蘭德公司政治學家 Patrick S. Roberts 及維珍尼亞理工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 Ariel I. Ahram 指,幾乎任何戰爭中,起始階段都有一段國家不願意談判的時期。因為期待奪得絕對勝利的國家,更傾向將開放談判視為軟弱的標誌;如要談判,也是讓對方投降的工具。但隨著戰事持續,這種態度可能會改變。例如史丹福大學弗里曼斯波利國際研究所研究員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提出,中國在韓戰中,由最初的封閉,轉變為有限談判目標的立場,最終再變成尋求結束戰爭的開放姿態。
Roberts 和 Ahram 在美國國防、戰略及外交政策平台 War on the Rocks,撰文介梅慧琳(Oriana Skylar Mastro)2019 年的著作 The Costs of Conversation。書中提出,交戰各方會擔心提出談判,可能讓敵人感覺到提出方處於弱勢,因而選擇升級衝突或改變策略。一般而言,只有國家之間成功展示自己的力量及復原能力,並確保對手無法以大幅提升衝突作為回應,彼此才會尋求談判。
至於克里姆林宮目前威脅使用核武,保衛其宣稱併入本國的烏克蘭地區,同時稱讚馬斯克的提議,是否代表到了談判時候?對俄國而言可能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非常駐學者 Tatiana Stanovaya 本週一發表文章指,俄國的建制勢力會認同,現在就本國已取得的成果進行談判方向合理,並不一定意味著失敗。
不過談判展開乃基於各方共同意願。烏克蘭當下未必有意談判。前美國國務院顧問 Eliot A. Cohen 在月刊「大西洋」(The Atlantic)形容,烏克蘭戰爭可能正接近高潮,因為俄羅斯軍事明顯面臨崩潰,戰事緩滯,扭轉了前線及政府的情緒和氣氛。俄羅斯現時動員,只是徵召軍事訓練不足、無法避免服役的人,配以差劣裝備上戰場,他們會淪為戰鬥技巧更出色、正邁向勝利的烏軍的打擊對象。得到西方支援的烏克蘭,與受國際孤立、難以從失敗中恢復的俄軍形成對比,或不符合彼此成功展示自己力量及復原能力的和談前提。
Stanovaya 指出,除非以自己滿意的方式獲勝,否則普京準備一直繼續戰爭,直到動用核武。普京的核武威脅,令一些觀察人士更加憂慮,故會認同需要緊急調整處理當前衝突的手法。但 Stanovaya 同時認為,衝突持續時間愈長,俄羅斯投入戰爭的資源愈多,普京在精英內部爭取核升級的想法,也愈益失去支持。精英內部之間有自己的考慮,願意為戰勝烏克蘭付出甚麼代價,普京及精英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
精英們仍準備支持普京對付烏克蘭,但 Stanovaya 相信,他們認為必然勝利的信念正在消退。如果沒有勝利,俄羅斯就剩下失敗或動用核武兩選。烏克蘭政府也認真看待普京的核威脅,該國情報機構已將俄國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威脅評估為「非常高」。但烏方似乎沒有在升級威脅下,表達妥協或尋求談判的意願。相反,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 Andriy Yermak 強調:「俄羅斯製造核威脅的想法,不僅給烏克蘭帶來危機,也給地上每個國家帶來危機。對俄羅斯核勒索的回應必須激烈和明確,拒絕讓步予核侵略者的念頭。」
原文出處 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