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王宏男:金門博士壁 激勵勤學上進功勞大


位在朱子祠內的博士壁,是暨濱海公園的進士牆,近代文人獲取功名的延伸。博士壁的沿革可以從第一任民選縣長陳水在說起,陳縣長主政,即以「文化立縣」,欲將金門改造成一「小而美」、深具閩南特色的文化島嶼。博士壁即是在他任內,為充實文化內涵具體表現。希望藉由「進士牆、博士壁」,歌頌先賢,並擴大先賢的影響力,有效激勵後生晚輩奮發圖強、見賢思齊,深具歷史文化意義。

目前地方上「進士牆」類似的研究多如牛毛,反觀「博士壁」僅楊清國(2001)《金門教育史話》與陳延宗(2007)《金門縣志.文化志》僅簡略記載。楊清國(2001)距今已二十年,當時從1958年至1999年列冊,僅160位縣籍博士;到了陳延宗(2007)在2007年計算,已有304位,六年時間增加144位。王宏男(2021)從2008至2018統計,又產生154位,易言之1958年至2018年,六十年時間已產出458位縣籍博士。


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南門伯玉亭濱海公園左進士牆、右博士牆。(王宏男提供)

研究時間將從民國47年至107年共六十年,蒐集458位博士資料包括畢業年份、姓名、性別、專長、祖籍與學校等。當中有七位博士因資料不齊,在祖籍與專長的項目不列入計算,分別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博士黃○農缺祖籍、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英美文學博士劉○雅缺祖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陳○新缺專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博士黃○峰缺祖籍、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黃○瑜缺祖籍、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王○德缺祖籍、國立成功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唐○欽缺祖籍等。


左位於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小旁浯江書院朱子祠,右為浯江書院講堂裡設置的博士壁。(王宏男提供)

以下分別在三種以上不同的「時間」、兩種不同的國內外「學籍」、超過六十個以上不同「聚落」、四個以上「鄉鎮」、兩種「性別」與數十種「學科」的分類,對金門博士產出作比較性研究,比較其產生的變化,其產生的變化即本研究發現。簡言之,即金門博士畢業生在時間、學籍、聚落、鄉鎮、性別與學科上產生變化?

一、時間上的研究發現
從「時間上」的研究發現,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果。民國47年至107年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發現,除八個年份未有金門博士產出,分別是民國48年、49年、50年、51年、54年、55年、60年、64年等,其餘年份皆有至少一位以上博士畢業生。從時間來分類當年博士畢業生,更能比較其變化,瞭解其背後意義。

金門博士在各年份產出

年份 畢業生 年份 畢業生 年份 畢業生 年份 畢業生 年份 畢業生
47 1 66 2(1女) 77 4 88 26(3女) 99 21(2女)
52 1 67 1 78 4 89 13(2女) 100 17(1女)
53 1(女) 68 1 79 10(1女) 90 13 101 15(9女)
56 1 69 2 80 5 91 11(3女) 102 21(3女)
57 1 70 7(1女) 81 16(2女) 92 21(5女) 103 23(10女)
58 1(女) 71 2 82 9(2女) 93 14(3女) 104 17(5女)
59 2 72 3 83 16(2女) 94 9(1女) 105 10(4女)
61 3 73 2 84 9(1女) 95 16(2女) 106 12(2女)
62 3(1女) 74 7 85 15 96 12(3女) 107 6(1女)
63 4(1女) 75 3(1女) 86 19(7女) 97 12(3女) 108 42(15女)
65 1(女) 76 4 87 12(5女) 98 10(1女) 109 32(10女)
第一級距:19位,27%女性(14男、5女) 第二級距:34位,9%女性(31男、3女) 第三級距:119位,17%女性(99男、20女) 第四級距:144位,19%女性(118男、26女) 第五級距:216位,29%女性(154男、62女)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屏除環境中的經濟與社會因素,研究發現有四年地區產出的博士數量最多超過20位,分別是民國88年26位、92年21位、99年21位、103年23位,落在第四與第五級距。

倘若以每十年為一個級距來區分博士畢業生,47年至65年為一個級距,66年至76年為一個級距,77年至87年為一個級距,以此類推一直到99年至109年,將會發現不同級距博士產出發生明顯變化。47年至65年平均兩位博士畢業生,77年至87年平均四位,88年至98年平均16位。易言之,年代越早,取得博士學位困難度越高,人數較少;年代越晚,學位取得相對容易,人數較多。

又根據周祝瑛(2008)研究,臺灣高教可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停滯階段(1945-1953)當時僅有四所大學、五所專科學校;成長階段(1954-1972)23所大學、76所專科學校;限制階段(1973-1985)22所大學、77所專科學校;開放階段(1986-1996)67所大學、70所專科學校;擴張階段(1997迄今)148所大學、15所專科學校。

發現從第三個極距之後,可以解釋並印證周祝瑛(2008)臺灣高教開放階段,臺灣博士畢業生直接造成金門博士產出增加。易言之,在80年代臺灣開始廣設高校後,不難發現金門博士畢業生的產出,開始以每年平均十進位的方式快速往上增加。

二、學籍上的研究發現
在國內、外金門博士畢業生學籍人數統計,發現國內學校佔58.86%、國外佔41.13%;國內公立學校佔82.15%、私立學校佔17.47%;國外學校以美洲學校佔60.63%最高,其次為中國大陸高校佔14.89%,東南亞高校佔11.70%,分別排在前三名。

國內、外大學來自金門博士畢業生人數

學校 國內學籍 269人(100%) 1.公立 221人 82.15%
2.私立 47人 17.47%
國外學籍 189人(100%) 1.美洲 113人 60.63%
2.中國大陸 30人 14.89%
3.東南亞 22人 11.70%
4.歐洲 19人 10.10%
5.澳洲 4人 2.127%
6.東北亞 2人 1.06%
總計 458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聚落上的研究發現
金門島與小金門島(即列嶼鄉)金門籍博士畢業生,在六鄉鎮170個聚落中分布在92個聚落計452人。有六位資料不詳盡,祖籍未填寫,從原本458位降為452位。烏坵島在聚落的分佈,由於內政部全國人口統計資料庫資料不詳盡有欠缺,且僅有兩位博士畢業生,因此不列入本次聚落計算。

金門博士畢業生在大、小金門38個村里與170聚落分佈

鄉鎮別 村里別 傳統聚落、社區名稱
金城鎮(147) 東門里 後浦(92) 東門
南門里 南門、安和新村
西門里 西門、鳳翔新村、金城新莊、富康一村
北門里 北門
賢庵里 (6) 賢聚(3)、庵前、吳厝、浴井、山前(1)、官裡、東社(1)、古區、官路邊、夏墅(1)、向陽及第
金水里(9) 前水頭(8)、謝厝、後豐港(1)
古城里(16) 金門城(6)、古崗(10)
珠沙里(24) 珠山(8)、東沙(4)、歐厝(7)、泗湖(3)、小西門(2)、和平新村
金湖鎮(55) 新市里(7) 新市(7)、武德新莊
山外里(4) 山外、南雄、下莊(2)、前埔(2)、陽明、建華、安民
溪湖里(5+1=6) 溪邊(3)、下湖、復國墩(2)、下新厝、后壟、裕民農莊、青年農莊
湖前里(5+2=7) 東村、西村、庵邊(2)、土樓、西埔(2)、峯上(1)、惠民農莊
料羅里(6) 料羅(5)、新塘(1)、料羅新村
新湖里(6) 湖前(3)、新頭(2)、林兜、塔后(1)、后園、漁村、信義新村
正義里(7) 成功(3)、夏興(2)、尚義(2)
瓊林里(12) 瓊林(12)、小徑、珩厝
金沙鎮(99) 汶沙里(30) 沙美(16)、后浦頭(9)、小浦頭、蔡店、東蕭(2)、東埔、英坑(1)、榮光新村(1)、忠孝新邨(1)、第一富康農莊、第二富康農村
何斗里(7) 斗門(3)、何厝(3)、中蘭(1)、高坑
浦山里(5+1=6) 浦邊(2)、劉澳、呂厝、后宅(1)、洋山(2)、下塘頭、長福里
西園里(8+1=9) 西園(4)、后珩、浯坑(4)、田墩
官嶼里(19+1=20) 官澳(9)、青嶼(10)、塘頭
三山里(12) 碧山(5)、山后(2)、山西(4)、東山前、西山前(1)、東店
大洋里(3+3=6) 大地、內洋(2)、田浦、東山、東溪、東沙尾、新前墩(1)
光前里(9) 后水頭(2)、陽翟(6)、蔡厝、民享、東珩(1)、西吳、太武社區
金寧鄉(118) 盤山村(2) 頂堡(2)、下堡、前厝、仁愛新邨
古寧村(35) 南山、北山、林厝(1)、慈湖農莊
安美村(9+1=10) 安岐(2)、西堡(1)、中堡(1)、東堡(1)、西浦頭(2)、湖南、山灶(1)
湖埔村(31+1=32) 湖下(20)、下埔下(6)、頂埔下(1)、埔後(3)、埔邊、東坑
榜林村(18) 榜林(6)、昔果山(2)、東洲(1)、后湖(9)、上后垵、下后垵、龍門社區
后盤村(22) 后盤山(19)、后沙(3)、西山、嚨口
烈嶼鄉(33) 林湖村(1) 東林、湖下、羅厝(1)、西路、西宅
黃埔村(1) 黃厝(1)、埔頭、后頭、庵頂、庵下、林邊
西口村(1) 西方、雙口(1)、后宅、西吳、下田、東坑、湖井頭
上林村(5) 上林(3)、中墩、南塘、前埔(2)、后井
上岐村(4+1=5) 上庫(2)、青岐(3)、楊厝
總計 452
 烏坵鄉(2) 大坵村(2) 大坵(2)
小坵村 小坵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鄉鎮上的研究發現
金門博士產出在六個鄉鎮38個村里比較,可以發現人數高低前六鄉鎮排序分別是金城鎮147位、金寧鄉118位、金沙鎮99位、金湖鎮55位、烈嶼鄉33位、烏坵鄉兩位。必須說明烏坵鄉兩位博士產出資料來源係內政部全國人口資料庫,數據非本研究獲取,因此不列入452位博士當中。除此之外如同前述其中有七位博士資料欠缺,除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陳○新缺專長外,其他六位缺祖籍無法計算在鄉鎮中,因此地區458位博士扣除六位,實際上列入五個鄉鎮計算人數是452位博士畢業生。

金門博士與進士六鄉鎮人數比較

鄉鎮 金寧鄉 金城鎮 金湖鎮 金沙鎮 烈嶼鄉 烏坵鄉
人數 118 147 55 99 33 2
男士 95 116 43 78 30 2
女士 23 30 12 21 3
總計 452
進士人數 2 11 7 29 0 0
總計 4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排除地區各鄉鎮人數的消長,發現金沙鎮進士與博士產出變化最大,從封建時期三大家族產出29位進士排名全縣之冠,當時金城鎮僅11位進士,金寧鄉更只有兩位進士,從民國43年統計迄今產出99位博士排名在六鄉鎮第三名,從進士全縣之首變博士產出第三名;同時金城鎮以147位博士在金門六鄉鎮、38個村里、170個聚落中產出第一,金寧鄉以118位博士產出緊追在後。

五、性別上的研究發現
經研究在金門170個聚落產出458位博士僅91位女性博士,91位女性不含內政部全國人口資料庫民國108年42位(15女)與109年32位(10女)統計。在前述金門博士在各年份性別比例,數據顯示金門博士畢業生之男女性別是8:2比例,且第二級距與第三級距女性博士畢業生百分比最低僅9%與17%,這段時期重男輕女現象最為嚴重,隱藏著父權體制(Patriarchy)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型態。此外,第五級距民國99年至109年,女性比例最高佔29%,顯示近代女性對於博士學位追求越趨於平等。

六、學科上的研究發現
依據教育部民國106年9月「中華民國學科標準分類第五次修正」對博士分成三類人文、社會、科技等27種學門。在研究458位博士畢業生中,僅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陳○新博士缺專長,所以不列入計算,其餘457位依專長不同分門別類。在金門博士專長學門分類,研究發現科技類288人在總人數457人中佔63.01%、社會類116人佔25.38%、人文類53人佔11.59%,其他排在前三名的學門分別如下:

(一)人文類
在六個學門當中,依序分別是人文學門37人佔72.54%、教育學門11人佔21.56%、藝術學門3人佔5.88%。

(二)社會類
在六個學門當中,依序分別是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56人佔48.27%、商業及管理學學門38人佔32.75%、法律學門21人佔18.10%。

(三)科技類
在十五個學門當中,依序分別是工程及工程業學門125人佔43.40%、物理及化學科學學門55人佔19.09%、醫藥衛生學門36人佔12.50%。

從民國47年至107年半個世紀金門產出458位博士畢業生僅是粗礪的估計,並無法非常精確,涉及到旅外金門籍為數眾多約兩百萬華僑,此些華僑遍布在各國家生活、成長及工作。


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文化局北棟三樓典藏33本金門村史,截至於2021年止。(王宏男提供)

透過此一研究,後續將可補足金門各聚落村史在人文調查資料之蒐集。自2021年5月止金門文化局共出版33本《金門村史》,多數還是未將自己村落之博士產出撰寫於書中。至此,將各聚落獲博士學位者,提供給有識之士參考,以彌補其錯漏。

原文出處 獨家報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