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何美鄉:尋找消失的81分鐘,還有更多


近日媒體的報導讓諸多台灣人隨著那父親心急如焚的腳步,尋找那消失的81分鐘。

真要預防更多類似的不幸後果,要找的答案還有更多。既然至今只有台灣與香港報導兒童腦炎,(其他國家仍無科學文獻,但無法排除他國亦有兒童腦炎,只是他國媒體文化,不像台灣媒體一一報導每一位COVID病例的細節)台灣醫學界有義務,剖析這些致命的案例,以瞭解風險,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提出以下需要探討的方向:
1. 病毒 – 是OMICRON的某一亞型還是特有突變?香港的兩例腦炎,被認為是BA2,但沒有對照。我們需要更多資料,每一重症都應盡力分析病毒基因全序列。台灣過去兩年貢獻在基因銀行的病毒株太少了。

2. 人類重症風險基因 – 針對重症與輕症的比較,透過人類全基因序列分析,已找出第三染色體的某片段,與嚴重新冠感染有關,其中諸多與免疫發炎相關的因子在那基因片段內(這樣的結果,已被多個團隊,針對世界多國病人研究驗證,且得到一致的答案)。現在,只有香港與台灣報導兒童腦炎,那更有理由進行此類人種基因的研究。

3. 臨床流行病學的風險因子 – 這些可能與病毒攝取量相關的因素,如居家人數、幼兒園接觸,家人疫苗施打狀況,社區環境等。畢竟盡量減少病毒攝取量,是當下我們唯一可以改善的因子。

4. 病理剖析 ─ 腦炎的主因,到底是病毒亦或發炎?這兩者的療方迥異,一個以抗病毒藥物主打,另一個以類固醇。過往的變異株,也有很少數的腦炎病例報告,有限的資料,傾向於感染後的腦部發炎,也有以類固醇治癒的案例。

我們真的很迫切需要知道以上答案,因為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同樣的問題,會一直出現,疫苗預防感染得效果不彰(看 2022.4.18 fb). 若有風險因子,會一直存在,問題也會繼續存在。

過去兩年,無法否認,我們台灣防疫的成效,都受惠於國際公共衛生、及醫學界對疫情、病理、病毒等的研究成果,比如,每一病毒變異株的再生值(R值),接觸時間多長會促成有效傳播。這些都讓我們更精準的防疫。

今天台灣人走在全世界疫情的尾端,居然還破天荒的歷經一個前所未的問題:兒童嚴重腦炎相關的高死亡率。這次,西方世界不會給我們答案。我們真的要盡該有的義務來尋找答案。信神的科學家會相信,這是神給台灣人的任務。

在第五類傳染病的架構下,醫學界的臨床研究,含病理解剖,所需的倫理審查將會曠日廢時。建議指揮中心連同科技部,儘速組織研究團隊,才能為那些所謂「無辜」的殞落小生命,找回生命價值,給還念他們的親人一個較為平靜的心。

何美鄉 2022.6.7 9:00am 於南港
(科學工作者的心急如焚,與父親的心急如焚,可能無法相比較,但我們都有同一個願望,預防更多兒童死亡。我也希望,此文發布後,指揮中心的回應是:我們早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了。)

原文出處 何美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