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法國總統連任為何不尋常?


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結束,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成功連任,為法國 20 年來首位連任的總統。對比其他民主國家,政治領袖不時在選舉成功連任,如美國的列根、克林頓、小布殊和奧巴馬,還有連任 3 次的德國默克爾,為何法國總統連任相對罕見?

現行法國第五共和體制,於 1958 年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所建立。2000 年法國公投通過把總統任期由 7 年縮減到 5 年,2008 年憲法改革限制總統只可連任一次,即使如此,法國史上其實從未有總統連任超過一次。

雖然戴高樂本人在 1965 年連任總統,但其 1958 年首個任期不是人民直選產生,而是由議員、市長及市議會成員組成的選舉團間選產生。在馬克龍之前,真正通過直選連任的總統,只有 1988 年連任的社會主義者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以及 2002 年連任的戴高樂主義者希拉克(Jacques Chirac)。兩人連任時,其所屬政黨都無法掌握國民議會多數議席,以致出現法國特色的「左右共治」(Cohabitation)。

為何法國人較常以選票趕總統下台?「經濟學人」分析認為,對代議制民主漸失信心是原因之一,從投票率持續下跌可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中,缺席投票選民由 2007 年的 16% 增至今屆首輪投票的 26%。極端主張的政黨興起,同樣反映選民對代議體制的不滿,譬如在今屆首輪投票中,總共有 58% 選民支持極端或民粹主義候選人。

法國人對體制的不滿,通常是針對總統。根據 Ifop 民意調查顯示,多達 4 分 3 選民對當地市長有「信心」,對總統的「信心」卻跌到只有 41%。法國憲法賦予總統龐大權力,可指揮軍隊、按動核按鈕、任命總理和政府、解散國民議會、發動戰爭及行使緊急權力,以致總統承擔巨大責任,也背負著人民最大的期望 —— 結果也最容易導致失望。

該文章更認為,背後可能關乎法國的民族性格。在歷史上,法國人定期意圖通過大型示威推翻舊政權,法文更有專用詞彙稱為 Dégagisme,意思是推翻舊秩序,這似乎加劇選民在投票中的反叛傾向。

值得一提的是,2002 年希拉克角逐連任的第二輪投票,對手正是今屆候選人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的父親莊馬里勒龐(Jean-Marie Le Pen)。雖然馬里勒龐以主流保守派自居,但選民普遍視他及其創辦的國民陣線(National Rally)為極右及極端民族主義,嚇走了大量中間派選民,令希拉克以 82.2% 得票大比數勝出。

今次馬克龍以瑪琳勒龐為對手,不少分析認為,右翼政綱依然無法贏得中間派選民信任,以致多數票都轉向擁護歐盟的中間派馬克龍,倆父女無意中造就了兩位總統連任。然而,相對馬里勒龐在第二輪投票只得 17.8% 票數,瑪琳勒龐得票多達 41.5%,看似重複的歷史,背後有著不尋常的政治生態改變。正如瑪琳勒龐對支持者表示,以右翼政治運動角度而言,今次是一場「勝利」。

原文出處 CUP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