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前是今非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譚詠麟


當年的頒獎典禮,譚詠麟留下一句「假如我是真的,果然是真的」,至今依然是金馬獎歷史其中一個難忘時刻。可是譚詠麟後來在香港影壇再沒有大突破。

香港導演周冠威的「時代革命」勇奪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同樣以社運為主題、香港導演羅卓瑤則憑「花果飄零」收獲最佳導演。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而在 40 年前的 1981 年,一位港人熟悉的歌手,雖然非影壇常客,卻憑藉反共影片登上金馬影帝寶座,該作品更因辛辣批評文革而被禁多年,那位主角就是近期新聞紅人譚詠麟。

譚詠麟憑藉電影「假如我是真的」獲獎,該片是台灣殿堂級導演王童的出道作,於 1981 年金馬獎同時勇奪最佳劇情片及最佳改編劇本,鄧麗君所唱的同名主題曲亦成為經典金曲。故事設定於文化大革命時的中國,譚詠麟飾演的李小璋是一個正上山下鄉的青年,回城探望已經懷孕的女友並希望完婚,但未能成事。機緣巧合下,他成功假冒北京高幹之子,一時間受到地方官員爭相巴結,故希望藉此機會一圓回鄉結婚的心願,最終結局慘烈。

由於涉及大量有關文化大革命的情節,「假如我是真的」被港英政府以「影響與鄰近地區關係」為由禁映。那時香港處於一個地緣政治極為敏感的階段,1967 年爆發左派暴動,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到 1976 年才結束,香港社會人心惶惶,更出現移民潮。港英政府希望在冷戰形勢中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對涉及中國政治題材的作品十分關注。根據文化研究學者游靜以及端傳媒參考官方文件整理的數字,1965 年至 1974 年底,一共有 357 部電影在首次送檢時就被禁止公開放映。

1974 年唐書璇拍攝的「再見中國」,因講述青年在文革時逃難到香港,成為了第一部以「損害鄰近地區關係」被禁的電影。游靜指:「港英在很小心地踩一條鋼線,一方面禁止像『再見中國』這些得罪大陸的電影,另一方面不允許電影擁護大陸政權。」而在 1981 年的「假如我是真的」就是其中一套受害者,直到 1989 年,六四事件尚未爆發,中國政治環境較開放,香港電檢處推行「三級制」,「假如我是真的」才獲解禁,作為國語文藝片,當年票房仍突破 420 萬。

至於為甚麼是譚詠麟?70 年代末,溫拿樂隊各人已主力單飛發展,其中鍾鎮濤到台灣拍攝多部影視作品,成為當紅小生。而面對事業樽頸位,唱片銷量未如預期的譚詠麟,也緊隨他的步伐到台灣碰運氣。他與永昇影業於 1979 年簽約,在台三年間一共拍攝近 20 部電影,多以青春文藝片為主,包括其奪獎作「假如我是真的」。那年亦是他的歌唱事業轉捩點,專輯「忘不了您」銷量突破四白金,成為當紅歌手,並主力留港發展。

2013 年,金馬獎 50 周年,譚詠麟接受官方專訪時表示:「人家說我演技怎麼樣,我都有一個金馬獎來做對版」,但他後來缺席那屆歷年影帝影后大合照。至於對香港市民而言,近年對他印象較深刻的,估計是反修例運動期間,他曾出席何君堯發起的「撐警隊、護法治、保安寧」民間聲援集會。

原文出處 CUP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