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周婉窈老師:語文轉換、新舊文學、以及鄉土文學論戰


點按即可收聽

殖民統治實施教育時,關於教育語言的選擇,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殖民母國的語言為教育語言,另一是以殖民地當地的語言為教育語言。

若是後者,殖民地的語言不止不會消失,還會更有活力。

日本在臺灣實施近代教育,一開始即決定以日語作為殖民地的教育語言。

這個決定對臺灣產生深遠的影響,臺灣成為日文、漢文雙文多語社會;原住民社會則是「日.原雙語」並存並用。

臺灣漢文世代使用文言文,然而,普及知識、啟蒙民眾卻以白話文最有效。

1919年中國發生五四運動,其中的白話文與新文學運動影響臺灣。

臺灣反殖民運動刊物決定採用白話文,進步份子也贊成新文學,導致新舊文學之爭。

然而,從中國引進來的白話文,可以用來寫臺灣文學嗎?

您知道1930年代臺灣曾發生「鄉土文學論戰」嗎?前輩作家在爭辯什麼?「臺灣話文運動」又是什麼?容本節目為您一一道來。

原文出處 節目名稱:Lán-ê 島嶼.lán-ê歷史 播出時間:2018年09月17日 主講者:周婉窈老師

Lán ê 島嶼.lán ê 歷史
透過「看見臺灣」空拍鏡頭,我們終於理解「地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Lán ê 島嶼.lán ê 歷史」要把我們的視野拉的更長、更廣,從頭瞭解「歷史臺灣」,讓聽眾真真切切感受臺灣的心跳與呼吸,你會發現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而它也將回饋你瞭解現在、面對未來。
跟著周婉窈老師「Lán ê 島嶼.lán ê 歷史」節目,一起探索「歷史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主講者 周婉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歷史圖說》、《海行兮的年代》、《海洋與殖民地臺灣史論集》、《少年臺灣史》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出版散文《面向過去而生》、《島嶼的愛和向望》,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周婉窈老師也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譯本、日文譯本,以及英文譯本。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