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姚惠耀 : 【何謂「歷史感」?誰的「歷史感」?】20210321


八旗總編輯因認為臉書小編多為年輕女性,並指稱年輕女性不如男性(而年輕男性也歷史感薄弱)。

身為性別史研究者,我在乎的並非性別刻板印象,而是到底什麼是「歷史感」?

又,這是誰的歷史感?對我來說,歷史是研究「變化」的學問,那些被當作理所當然、不變的道理,便很難成為歷史學者的研究核心。(這樣的想法來自李貞德老師;目前中研院三大歷史領域研究所的所長皆為女性,李老師便是其一)。

若以此推理,歷史感指的,應該就是「對事物變化、變遷的敏感度」,尤其是那些長期被視為理所當然、不會變化的事情。

因此,史家會問:台灣在什麼條件與情境下走向民主轉型?

中國在20世紀初期如何建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同理,長期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性別」,乃至「性」,都可以是歷史。性別史家問,我們從何時/為何開始以生理、心理差異來區分男、女?

以前的社會是怎樣理解男性、怎樣去解釋女性,以及二者的差異?

事實上,歷史感跟當前的社會思想,以及個人經驗息息相關,而歷史感無非就是「不疑處有疑」,進而發現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的歷史變遷。

一個有歷史涵養的學者,不會那麼輕易說出「年輕女孩子歷史感薄弱」、「中老年男性固執」的斷言,這本身就缺乏歷史感,至少得論證歷史感薄弱的因果關係吧!是年輕女性不學歷史?

還是男性為主的歷史教育讓女性興致缺缺?

還是,要從生理、心理學找答案,以斷定男女的本質差異?那「歷史感」何在?

原文出處 姚惠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