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拜讀了佛國喬的舊文,才比較清楚究竟社群主義(communitarism)和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差別在哪。如果照台灣目前推展的方向,顯然台灣更受美國影響。設置了原委會和客委會的台灣政府,事實上是往社群主義的方向發展。強調多元文化的美國,做的是將整個國家依據族群來源區分,而各自形成集團,這其實也是美國社會現在劍拔弩張的更源頭的原因。
昨天公視那場九大門派圍攻汪浩博士的大戰中,有人提到,新一代的黑人世代正在思考是不是能拿掉黑人的標籤,就純粹是一個美國人,這代表美國黑人也開始在思考法國人公民民族主義對於美國當下問題可能的解毒作用。
然而,觀察實際狀況,其實法國的公民民族主義在實踐上,並不是一路順遂,尤其在最近中學教師被穆斯林暴徒砍頭的可怕事件更突顯出,即使國家政策採取更加強調融合與同化,也不代表各社群願意被融合與同化。
美國當初會走上社群主義的道路,與其說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承認現狀。在一個族群如此,移民如此大量頻繁的國家,社會同化根本緩不濟急,也不可能去直接抹殺許多移民第一、第二代的認同。
我個人還是支持,長期而言,國家的發展應以民族融合為目標,但要強調自然同化,而不是國家力量去強制同化。整個同化過程應以說服為基調,也尊重各社群的自主意願。
不論美國模式的社群主義,或法國模式的公民民族主義(或譯為國族主義;公民國族主義),都不是萬靈丹。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實際上的互動更為重要,任何一種主義或主張,都有其極限與力有未逮的地方。不要過度強調某一個面向,也許才是真正務實的做法。實際上的運作,大概都會介於兩者之間。目前我是這麼想的。
原文出處 夏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