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到不少人分享這篇貼文,看到「同志東方主義」一詞,實在有點莫名其妙,於是隨手寫了一些概念簡介,請不要亂吊書袋,創造一個意義不清的詞彙,又不加以解釋。
東方主義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學者藉由西方近代的科學知識去框構東方,將東方視為神秘的他者,目的在建構歐洲中心論。
而Gramsci談的文化霸權則是,底層人民也認同/嚮往上位者的文化氣氛,並相信努力必有收穫,汲汲營營往上靠攏,從而穩固階序關係,使底層人民更難團結及反抗。
Connell借用文化霸權理論推演陽剛特質理論,提出四種陽剛特質,包括:霸權陽剛特質、附和的陽剛特質、底層陽剛特質(如黑人)、邊緣陽剛特質(如男同性戀)。陽剛特質本身是中性概念,並不必然是暴力的,用「陽剛霸權」恐怕是誤解,Connell只說有些陽剛特質較為主流,稱為霸權陽剛(如中國在不同時代有文的陽剛跟武的陽剛,以及更上位的文武雙全陽剛特質)。而依照本文脈絡,應該要批判的是,這類霸權陽剛特質如何被建構,並且塑造對非主流身體的不友善環境。而這也該先解釋,劇中主角的陽剛特質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霸權式的嗎?
而該作者想表達的比較類似Stevi Jackson等人提的「異性戀常規」,以及後來衍生的「同性戀常規化(正典化)」,這跟「強迫異性戀機制」,或是前面的文化霸權概念相近,但與東方主義相去甚遠。
事實上,確實有文獻提到homo-orientalism或是homonationalism/orientalism,這些後殖民酷兒/同志研究旨在批判西方國家的移民或難民政策,這些國家藉著控訴伊斯蘭對同志的壓迫,去形塑自身同志友善、文明進步的一面,進而造成性與國族的重層壓迫。這些學者或許會主張應重視伊斯蘭脈絡下的同性親密關係,而非以現代西方的LGBTQ friendly概念作為衡量準則。
再者,這篇文章另個讓我不滿的是,以「異性戀演員」及「不合乎同志圈互動」去指稱這部劇的異性戀視角。但演員身份不應當作為控訴對象,異性戀演員完全可以演繹同志,如同同志演員也可以演成異性戀,畢竟性別本身就是一種日常的表演。而「不合乎現實的同志文化」,這也並非事實,不管是公園摸索,或是淋浴間打手槍,完全是男同志日常啊。(應該不是只有我吧?)
最後,我是覺得啦,研究者不應甘於做別人的傳聲筒,應該要好好認清自己的定位,做好知識分子的任務。書是拿來讀的,不是拿來吊的,更不是拿來拍文青照的。
原文出處 姚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