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曹銘宗 食說台灣 : 西北雨小考 20200925


我上篇臉文提到台語「西北雨」(sai-pak-hō͘),有臉友留言說原音是「夕暴雨」。

前日也有朋友Line我「獅豹虎」的說法。我上網查了一下,還有「獅豹雨」.「三八雨」的說法。

西北雨指夏季午後雷陣雨,強度大、雨時短、雨區小。為什麼會出現諧音、不同字的用詞?因為發現此雨不一定來自西北方,所以懷疑「西北」是錯字。

然而,夕暴雨的音和義都不對,獅豹虎、獅豹雨、三八雨則太牽強。

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的用字是「西北雨」:熱天過晝的急陣雨。例句是「西北雨落袂過田岸」,意思是田的這邊下雨但那邊不下雨。

台灣清代方志的用字也是「西北雨」,一般說:「五、六、七月間,多風時,風雨俱至,即俗所謂風時雨、西北雨也」。清代初期的解釋並未提及西北方,清代中期以後的解釋才出現西北方。

其實,在福建也稱「西北雨」。《晉江縣志》:「早稻將熟之時,宜烈日,不宜陰雨。或每日有西北雨,雨過日曬,禾亦易熟。」

我認為,台灣「西北雨」的用法來自福建漳泉移民,或許在最初命名的漳泉地區是來自西北方,但在台灣則未必來自西北方。

我舉魚名的例字來說明,清康熙《諸羅縣志》(1717年):「午魚,內地端午間出,因以名之。台海出九、十月間。」以此來看,「午魚」在福建是端午大出的季節魚,故得名,台灣雖然在農曆九月、十月才大出,但仍沿用福建的「午魚」之名。

原文出處 曹銘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