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影)彌勒熊攝剪監製 張國城+沈伯洋 「誰在犯罪,誰被定罪?─對犯罪與法律的錯誤想像」20150801


從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到八仙塵暴事件,社會上對於犯罪者,或者說是加害者與犯錯者進行著無止盡地「獵巫」。獵巫在歷史上本身並不奇特,奇特的是獵巫背後對法律的錯誤期待。我們是否期待法律在偵查過程中,盡速表態,並將我們「所認為的罪犯」透過法律權威定罪,好滿足我們以為充滿洞察的正當性,即使這可能是偏頗的?

當事件發生時,我們被某種充滿義憤的情緒壟罩著,可能忽略了:犯罪的原因是什麼?法律的角色又能夠是什麼?即使我們能夠理解犯罪的原因,即代表法律就能夠完全控制這個秩序嗎?如果我們無法探究犯罪的原因,法律又能夠做出什麼回應?

更重要的是,法律又能夠如我們期待的,如此神效地回應一切事物並恢復秩序嗎?當我們回過頭去思考法律訂定來源,以及其複雜的權力關係,就會去問:法律是麼形成的,是誰在操縱的,是什麼底蘊醞釀的—這些事實都再再地影響法律的執行與運作。那麼,我們該問的是,在台灣的脈絡下,我們如何能夠讓法律抵擋住歷史的洪流?除了消極地觀察,我們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或許在本次的討論當中,我們可以嘗試在法律制度下尋找每一個生命呼吸與反抗的空間。

本周 【哲學「非」星期五@台北】由張國城主持,沈伯洋律師擔任主講,從一個法律人的觀點,為我們釐清「誰在犯罪、誰被定罪」背後的諸多成因,以及法律的能與不能。

【時間】2015年 08月01日 (六) 14:00–17: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與談】沈伯洋│律師、UCIrvine犯罪社會學博士生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