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決定一切的照片,原來背後的故事,如此讓人難過心傷。
以下先來一段電影背景的歷史回顧:(原文出處)http://big5.huaxia.com/js/zzhgwz/2006/00435152.html
美軍攻佔硫磺島
1945年1月25日,哈爾西海軍上將指揮的美國第三艦隊完成了支援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隊攻入菲律賓主要島嶼之後,便回到尤裏蒂環礁湖錨地,按照輪流指揮計劃,把艦隊交給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第三艦隊回到尤裏蒂之後,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部隊的進軍路線又分開為兩路,麥克阿瑟計劃南進,攻打菲律賓群島的其餘部分和荷屬東印度;借給第七艦隊的大多數艦艇又重新歸尼米茲指揮。
新近提升為海軍五星上將的尼米茲把前進指揮部從珍珠港遷到關島,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示,準備佔領硫磺島和琉球群島中的沖繩。他統率的中太平洋部隊重新恢復美國第五艦隊的番號,仍由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直接指揮。第五艦隊的主力——快速航空母艦突擊隊也恢復原來的番號為第五十八突擊隊,還歸馬克·米徹爾海軍中將指揮。此外,第五艦隊還統轄兩支兩棲作戰部隊以及太平洋海軍陸戰隊。
1945年2月16日,美國第五艦隊兵分兩路:斯普魯恩斯和米徹爾親自指揮第五十八快速航空艦突擊隊,開赴東京附近,派出飛機,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由於天氣不佳,兩天的轟炸收效不大,但卻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從硫磺島吸引開了。第五艦隊的另一支支援部隊(6艘戰列艦和5艘巡洋艦和若干護衛航空母艦等),也在2月16日這一天開始轟擊硫磺島。
硫磺島是小笠原群島的中心島嶼,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經常噴出硫磺氣,地熱很高,洞穴裏的溫度高達48℃。硫磺島的地形很利於防守:東北部是熔岩高地,南端有座海拔550英尺的死火山——摺缽山。日軍把炮位集中在該島兩邊的制高點上,居高臨下,控制著四面的海灘。此外,日軍還在高地上修築了四百多個地堡和火力點,有坑道貫通其間。硫磺島地處東京和塞班島之間,距兩地各為1200公里。島上有飛機場兩個(這時正在修建第三個),是日本與馬利亞納群島空中聯繫的唯一中繼基地。盟軍一旦佔有硫磺島,陸基飛機即可直接襲擊日本本土。由於戰略地位重要,日軍竟派出23000人(其中海軍部隊7500人)防守該島。栗林中將利用長期構築的縱深坑道工事,準備作持久戰。
美國艦隊把事先偵察清楚的目標都在地圖上標明瞭,每摧毀一個就劃去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就加到控製圖上。美軍開始炮擊之後,日軍馬上還火,但重型海岸炮卻保持沉默,以免暴露目標。17日上午10時左右,當12艘步兵登陸炮艇掩護水下破壞小組進抵東海岸時,日軍以為登陸開始了,這時重型海岸炮開始射擊,打壞了9艘炮艇,打傷了3艘。於是美國戰列艦便對準新的目標猛烈射擊。艦基飛機在確定敵軍炮位和投擲凝固汽油彈燒燬障礙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十八突擊隊在空襲東京之後,也加入了對硫磺島的炮擊。同時,地面攻擊部隊也來到了。2月19日,盟軍開始登陸。特納海軍中將親自指揮兩棲支援部隊。炮艦由慢射改為速射,以便把日軍趕入地下。第五十八突擊隊派出一百多架飛機在島上盤旋,發射火箭和進行機槍掃射,投擲普通炸彈和凝固汽油彈。一時間,塵土飛揚,煙雲蔽日。約近五百艘登陸艇把海軍陸戰隊第四和第五師的八個營的戰士運到海濱。上午8時30分,第一批登陸部隊乘坐68輛兩棲裝甲車,駛向海灘。海軍立即給予相應的炮火支援,同時,五十多艘步兵登陸炮艇也向前提供近距離的支援。但因海岸陡峭,美軍戰士逐級攀登,傷亡很大。2月19日這一天,有三萬名陸戰隊員上了岸,但傷亡2400多人。後來,陸戰隊第三師也上岸參戰。
美軍分左、中、右三路進軍。2月20日,中路陸戰隊員事下了第一號機場;右路戰士向東北高地推進;左路開始進攻摺缽山。2月23日早晨,美軍包圍了這座火山,巡邏隊衝上山頂,升起一幅美國國旗。到中午,他們又升起一幅更大的美國國旗,並由攝影記者喬‧羅森塔爾拍下了照片。在硫磺島戰役中,海軍的支援艦艇發射炮彈近30萬發,約14000噸。艦基空軍的支援也有顯著的效果。雖然如此,島上許多防禦堅強的據點,還是由步兵在坦克的近距離支援下,一個一個地摧毀的。
美軍本來計劃五天拿下硫磺島,但結果整整打了一個月的硬仗。3月26日,美軍宣佈佔領硫磺島,但在這前一天,即25日,隱藏的日軍還跑出洞穴進行最後一次進攻。結果,除200人被俘外,島上日軍全被擊斃。這次戰役中,進攻部隊的傷亡超過了守軍:美國陸海軍將士負傷19000人,陣亡約7000人。此外,巨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受重傷,護衛航空母艦俾士麥海號被擊沉。
=======
我的觀後感:
導演以一種異於一般處理戰爭電影場面的節奏,為觀眾們帶來寫實如親臨現場的效果,每一顆子彈都像射進我們手臂的直接,每一次爆炸痛苦到想讓你閉起眼睛。看看戰爭多麼殘忍、人類都麼愚蠢,為彼此的爭戰要付出多少代價。本來預計五天,後來卻花了整整一個月,而且美國境內反對的聲浪相當大,若不是這張激勵人心的照片,結果其實也很難說。喔!還有,最後因為這場搶灘戰把美國人嚇壞了,根本不敢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最後美國總統,決定使用原子彈,才真正結束這一切。
克林伊斯威特近年來,創作力不因年齡而停止,他的電影一直讓我覺得有一種歷盡蒼桑的美感,雖然技法上都已有固定模式及脈絡可尋,但是簡單的敘事絲毫無損於其感動人心的力量,每每觀後都令人低迴不已,感嘆再三,這是他作品裡很奇特的氣質。
海報中這張影響一切的照片,其金字塔式的構圖,將六名扶旗桿的戰士力量完全凝聚在一起,最後聚焦在美國國旗之上,單看照片就讓人慷慨激昂,猶如戰爭結果勝利者的雕像一般,的確相當的振奮人心。大家應該也記得另一張讓美國從越戰潰敗的照片,一個越南小女孩全身赤裸奔跑於烽火連天的背景前,或是另一張南京大屠殺中一個滿臉污垢的中國小孩,坐在斷垣殘壁的屋舍前無聲的哭泣身影。
看戰爭電影我覺得永不嫌多,每一次的提醒,如果能更讓世人了解戰爭無用的本質,讓人類能更釋懷民族間的仇恨,或忘掉宗教信仰上的歧異,而能發揚人性中最良善美好的一面,願意好好的看待與接受異己的一切,就不會再像今年一樣,有那麼多討論殺戮仇恨的電影出現。
『以暴制暴,終非解決一切的究極方法。』
非常推薦大家這部迴腸蕩氣的戰爭片,讓人直探戰爭的荒謬與人類的無知,也讓我更期待此作的姐妹版,以日本的角度詮釋的硫磺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