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如果用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當成支持老舊核電的理由,其能源思維就是非常傳統的想法,差不多跟古代在那邊講一片雲來就沒電了一樣。因為同樣的道理,老舊核電也無法在尖峰用電的時段增加發電量。所以已故的電力泰斗陳謀星教授,才用比較極端的方式說,不能快速升降載的核電是很笨的電。不是說基載不重要,而是要用更全面的觀點來看能源供需。
電力系統比較急用的,是尖峰時刻的電力,而要處理尖峰時刻的電力,用需量反應省下的電,也可以視為一種電力,所以國際上推動虛擬電廠,但是在台灣,還是很多人不了解其原理,炒作其成本很貴,忽略其實比蓋電廠還省很多錢。話說如果天災寒害都可以讓菜價貴好幾倍了,緊急調度的電價比較貴有那麼難理解?
另外,善用儲能設備,也是一種方案,米國加州最近儲能電池發揮了很大的功效。光電加儲能貴嗎?以米國部分天氣條件適合的沙漠地區,2017年5月,亞利桑那的土桑電力,光儲創下平均電價4.5美分的紀錄,約1.47台幣。當然台灣的氣候跟亞利桑那差很多,小弟弟隨便幻想估計,如果我們的陽光只有人家的1/3,電價乘以3好了。尖峰用電時段,每度不到五元台幣,也是比部分級距的電價差不多。再次強調是我亂估的
多地震的台灣、高風險、容易故障的老舊核電,應該如期除役。如果是從電費成本來看,小型核電,成本並沒有比較低,米國的公司之前才放棄一座。而且也不能因應用電高峰快速增加發電,如果產業界很仰賴離峰的電價來算,小型核電的成本會比離峰電價貴更多。
不過,如果產業界佛心,用小型核電減少離峰時段減少燃煤跟天然氣發電,然後要負責處理核廢料,我是覺得可以試試看。我猜,到時候就會證明成本很貴了。不要說核廢料,焚化爐要設哪裡,地方就會抗議到哪裡。藍營要支持核電,縣市首長跟民意代表,可以先表態,執政縣市接受科學的評估,作為核廢料處置場所。之前光是選址鑽探地質,就被反對了。如果有企業要協助風險溝通,也是一件好事。
利用天災來推老舊核電,是非常胎哥的手法。天災很多電力設施就會故障,莫忘中華民國核電廠,用過燃料棒儲存池爆滿,就算是除役,反應爐內還插著燃料棒,沒有發電,還要花成本去運維,要不然會有核安風險。然後卡住用過燃料中期儲存的,就是說要核電的侯友宜市府。
台灣要解決是白天與傍晚的兩波用電高峰,白天的用電高峰,幾乎可以用太陽能解決,傍晚則仰賴抽蓄等儲能設備。再搭配國際上行之有年的需量反應,基本上都過得去。如果要用極端的情境來討論能源,真的很沒有意義,之前夏天用電高峰,核電廠的電塔因暴雨倒塌也壞過而影響供電。
至於整體能源轉型,電費會增加,但是也有方式讓民眾不致受損。如關西電力協助民眾節電,給予旅宿、餐飲的額外優惠,還可以幫忘記帶鑰匙、開鎖服務。還提供客戶了解遠方家長用電情形,已掌握家長健康狀態的服務。如果有這些加值服務,民眾的民生總支出,不一定會增加。
我的告別提案,有請經濟部、環境部、農業部、交通部整合手邊的節能獎勵預算,看看可不可以研發出民眾方便使用,而且可以省到更多錢的方式,如果可以有更多加值服務的話,電價調整就不是這麼不能接受的事情,民眾也會支持淨零政策。
原文出處 陳秉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