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規劃「解放與挪用:檔案變形記」單元,精選7部長片與7部短片,均以創新手法重構既存檔案影像,打開觀眾眼界。作為隸屬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此一視聽典藏機構下的影展,盼藉此展現檔案活用多樣性。
廣義的「檔案影像」包羅萬象,泛指不是由創作者用攝影機實拍下的各種現成影像,包含來自影音典藏機構的老電影、常民家中收藏的家庭影片或相簿、網路流傳影片、監視器畫面等。影展統籌陳婉伶表示:「這些影片展現對於既存影音的再利用想像,更不斷推展對於『檔案』的定義。在這類創作脈絡中,創作者們從單純的『拍』電影,轉化為『做』電影、『組裝』電影,透過各種挪用手法,將素材從原有的脈絡中解放出來,迸發出敘事上的無限可能性。」影展套票已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搶先啟售,單場票則將於明日4月17日開賣。
影院放映之外,TIDF也嘗試跨界合作。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合辦「檔案影像創作計畫:再編碼」,邀請丁啟祐、林育德 X THRIVE13、劉東昱 X 莊勝凱、鄭先喻、YouNuts(張晏慈 X 蔡寧)五組藝術家,從影視聽中心典藏的數千部台影新聞出發,運用即時演算、開源軟體、現場感測、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把老新聞片轉化為現場影音展演。本活動將於5月12日晚間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的聯合餐廳展演空間1樓舉辦,自由入場。
以創意重構敘事,以慧眼揭探真實
檔案影像仰仗後製創意。菲律賓名導卡文(Khavn)在《利諾布洛卡:國家級叛逆份子》(National Anarchist: Lino Brocka,2023)向菲國傳奇導演致敬,布洛卡以帶有批判性的通俗劇見長,卡文以布洛卡電影為素材梳理其生涯,用眼花撩亂的實驗手法變造影像,從精神面響應前輩的叛逆,期許同行敢於衝撞。上屆以《死亡之舞》榮獲TIDF國際競賽優等獎的泰國名導敦斯卡.彭西迪佛拉高(Thunska PANSITTIVORAKUL),本屆再以《記憶抹煞》(Damnatio Memoriae,2023)入圍亞洲視野競賽。從網路蒐集巨量檔案影像,如廣島核爆、太空競賽、屠殺惡行等,用近乎感官轟炸的編排,凸顯被竄改與淡忘的歷史暗角。
檔案是真實的拓印,卻不等於真實,甚至成為真實的遮蔽,引慧眼揭探。《私人影像》(Private Footage,2022)全片發生在電腦桌面,經由茫茫網海上的搜尋、比對,將一段不起眼的白人家庭非洲出遊影片,貌似無害外表下的殖民痛史一一揭露。《重構破碎凝視》(Broken View,2023)關於在殖民年代成為教化工具的光學投影裝置——魔術幻燈,掀開美麗幻影的可怖,顯影後方上下其手的權力痕跡。
檔案也是虛構的起點
勇奪去年柏林影展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的《她們的革命書簡》(Between Revolutions,2023),由真實的檔案書信與影像為本,半虛構出一對來自伊朗與羅馬尼亞的女性摯友,經由二人魚雁往返,既見證兩地革命,亦伏藏情感羈絆。
「檔案短片輯#2 適當虛構」選映4部作品,《致末日後的霧都》(The Veiled City,2023)以來自未來的虛構旁白,結合1952年倫敦濃霧的真實影像,科幻又復古地,表現對氣候危機的憂心。《以下放映內容》(The Film You Are about to See,2023)將正片前的免責聲明與警語,拼組經典電影片段,挑起電影工業的大哉問。《一扇中國工廠大門的二十四種電影視角》(24 Cinematic Points of View of a Factory Gate in China,2023)虛構出一位美國委託者,請導演用「電影視角」檢視中國工廠大門外的監視器畫面,在6×4切割畫面並置多部工廠相關電影,思考不同文化與經濟體系。《九龍東往事》(An Asian Ghost Story,2023)聚焦60年代冷戰下的香港假髮業,腦洞大開地設計出女鬼視角,將檔案影像大膽交織偽科學訪談、KTV影像等,探問香港的居中位置。
家庭影像:檔案影像大宗
「檔案短片輯#1 家的拼貼」收錄3部家庭影像作品,《家庭旅行》(Family Trips,2022)的兄妹檔導演,把兒時自家出遊、父親帶團出國、一家人隨父親現時重遊的影片交錯,構成家的不同狀態。《細膩與狂暴之間》(Between Delicate and Violent,2023)拼貼照片、織繡、手繪等帶有手部觸覺記憶的物件,顯現家庭相簿「幸福」停格之外的女性創傷。《空景中的父親》(Background,2023)由身在德國的導演兒子,將父子間的斷續通話,搭配後製父親年輕照片、重遊父親走過路徑等,對遠在敘利亞的父親表達思念。
入圍亞洲視野競賽的《沒有她們的星球》(My Stolen Planet,2024),導演一出生就活在保守伊朗,在外頭巾包緊緊、在家才能做自己。興趣是在二手市場收購家庭電影的她,發現其中封藏昔日女性的奔放,便將這些家庭電影與她的生活紀錄、街頭抗爭,凝集成一場場縱舞身影,抵禦國家暴力。入圍國際競賽的《颼颼咚隆喀嗞》(Zinzindurrunkarratz,2023),則以對媒材限制的高度自覺,為家庭電影另闢蹊徑。導演帶著無法收音的家庭攝影機,踏上已消失的牧人小徑,用殘缺的家族影片音軌為黏劑,將個人、家族、牧者的記憶與地貌巧妙黏起。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京站威秀影城、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等地盛大舉行。匯集海內外近140部精采紀錄片,並在疫情後首度迎來近百位國際影人。放映與座談之外,更將舉辦講演表演、延伸展覽,盼以豐富多元的內容,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更多最新消息將陸續公開,詳情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