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台灣人都是湯德章。」這是我內心當中浮出的一句話。這一句話搭配著《尋找湯德章》電影謝幕時,謝銘祐老師所寫的歌曲《我是誰》,縈繞在我的心頭上。
《尋找湯德章》電影用很不一樣的視角讓大家認識湯德章。比起過去用台灣歷史或是社會綜觀的歷史視角,《尋找湯德章》反而是用一些生活的細節跟個人觀察,來讓大家了解湯德章。而在了解的過程中,我們就成了命運共同體。什麼樣的命運共同體,我想應該就是「生為台灣人的命運共同體」。
湯德章同時擁有日本人與台灣人的血緣,不管是個人成長的境遇,還是姓氏上的選擇,抑或是曾經在這兩塊土地上各自生活過,他都在這當中流連徘徊。湯德章對個人生命的垂問「我是台灣人?日本人?中國人?」也是每一個台灣人一生必定會經歷的的過程。我喜歡楊淑芬記者對湯德章在日本拿到律師執業執照之後回到台灣的那段口述。
她這樣說:「我可以想像湯德章從日本回到台灣後,從台南火車站走出來,面對大正町路(現中山路),兩旁鳳凰花木開得茂盛,就像是在迎接他。湯德章內心想著:『啊,這就是我思念的故鄉。』」迂迂迴迴的找尋之路,彷彿在這時刻找到了落腳之處,他最後選定了台灣、選定了「湯」,落地生根。
然而這些對於故鄉憧憬的美夢,隨著中國國民黨來台之後,逐漸被戳破、打碎。期待轉而成為失望、無奈,最後甚至成為犧牲。湯德章不是沒有努力過,他成功說服了反抗青年,避免與軍方衝突,但卻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成為黨國體制下的犧牲品。
這樣迫害之下產生的後遺症,遺留到現在。湯德章的養子湯聰模在與家人談天時,很少去談湯德章,他將這塊記憶深深地埋起來,好像是空白的。湯德章的姪女陳銀屢次拒絕、推託受訪,在導演們一次又一次,不放棄的拜訪之下,才願意娓娓道來。
這些過去的歷史,不只是湯德章遺族持有空白,對很多台灣人來說也是空白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台灣歷史過去到底發生哪些事情?所以在台南,有95%的人不認識湯德章是誰,甚至他的子孫也不太了解他過去做了哪些事。
希望《尋找湯德章》可以成為一個起點,讓更多人想要一起來尋找湯德章,然後在這過程中尋找自己、尋找屬於台灣的歷史。邀請大家3/15,一同到電影院觀賞《尋找湯德章》;台灣基進台南黨部未來也會規劃電影包場,歡迎大家一同來《尋找湯德章》。
圖說(這是我在電影裡面最喜歡的畫面之一,莉莉水果行的老闆-李文雄,抱著湯德章銅像旁邊的樹,娓娓道來,為什麼要「尋找湯德章」。因為在尋找湯德章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尋找自己從何而來,尋找台灣人的定位。)
原文出處 吳依潔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