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公共網路文教基金
主議題名稱:海角七號之後,臺灣電影怎麼演下去你才會再走進電影院?
主議題內容:海角七號演出台灣電影的最大驚奇,啟動了電影市場的新希望。台灣電影的下一步要怎麼走,從人才培育、創作提升、產業結構、到國際行銷,到電影藝術教育,都需著力。國家政策網路智庫將從市場觀眾的需求角度、藝術人才與人口的培養,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性推動,都應趁此良機匯聚智慧,制定更佳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網路智庫議題扣緊文化藝術議題,討論問題從以下子題切入。
【問題與討論】:
1.什麼是你最想看的下一部台灣電影?
2.電影與其他文化藝術產業最需什麼獎勵與輔助?
3.電影藝術教育若納入學校教育,要怎麼教?要播什麼片?
From:彌勒熊
對於以上問題與討論,個人有以下看法與淺見,僅供參考:
若針對所謂的「海角七號奇蹟」而言,從一開始的不被看好,到最後的全民運動的現象,這正曝露了台灣人上下的「迷信特效藥」現象,以及「消費與資訊恐慌症」的發酵,如同電影業界人所講:這絕對是個案,而且不無再發生的可能。從來台灣人的性格裡就有這種「一個東西消費到死的習性」。譬如說:「國寶貿伯」從讓大家驚豔,到現在看到膩想吐為止。
所以雖然「海角七號」的屢創紀錄令人振奮,但同樣的其他國片,在沒有美商相對性發行系統的奧援下,能有多少上檔時間或戲院廳數及場次的保證,著實讓人擔憂。而且國片市場經不起長期現實機制的考驗,這並不是如韓國政府硬性規定戲院要為國片背書的那些條件經驗下,就能夠直接移植到台灣。
台灣電影的現況,並不會因為一部「海角七號」就有任何本質上的改變,這是必須要深切體認的。當然努力是必要的,而且要有擔當的人推動與積極的作為。我一直覺得台灣的教育,長期以來漠視對藝術的學習深耕,短的來說,國民沒有具備明辨與欣賞不同類型風格藝術作品的能力,長的來說,當然遑論要創造出讓人驚豔的偉大藝術。君不見消費卷發放後,有誰提到除了吃吃喝喝以外的其他選項,如:去博物館欣賞作品、買一幅畫,或利用這筆經費拍一部短片之類,從這裡也可以窺視到台灣國民,對藝術消費的迫切性實在太少,尚待建立創作藝術與消費藝術的習慣。
所以。
問題1.什麼是你最想看的下一部台灣電影?
好電影能感動人的電影,沒有人會拒絕吧!
問題2.電影與其他文化藝術產業最需什麼獎勵與輔助?
這還要看政府是否有心與業界人士,真正坐下來,好好針對產業的困境做一番肯切的討論,而不是只編列預算並消費預算,這樣制式的互動。
問題3.電影藝術教育若納入學校教育,要怎麼教?要播什麼片?
個人覺得電影藝術教育本來就應該納入教學體制中,並成為教材。其實如小型動畫的製作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重點是要提升學童的興趣之後,是否有更加有善的環境支持,尤其父母是否能接受非向錢看齊的心胸及選項與給孩子機會。另外,現在攝錄器材便宜並容易取得,可多多舉辦全民自拍短片之類的競賽,並建立公信力,也許可以挖掘多更多創作熱情的靈魂,當然教材的納入與安排,應該從長計議,絕非這短短文中可以一語決定的。電影史上的好片太多,資料繁浩,如果只以為播什麼片?就能立即生效,那與我前所言,「迷信特效藥」現象,其實一點也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以上個人淺見,敬請不吝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