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OPEN政府出版資訊網】
書名:《臺灣有影:臺影新聞片中的電影》
編/著/譯者:唐明珠、薛惠玲。
出版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出版年月:民國101年12月。
GPN:1010004972。
定價:500元。
推薦人:影評人 彌勒熊。
電影是娛樂事業的一環,在現在數位3D、IMAX規格作品已不足為奇的年代,進影城戲院享受看電影的樂趣是生活中必備選項。但臺灣的電影事業到底是如何展開的?我想除了從事電影歷史研究的專家學者之外,知悉全貌細節的民眾一定不多……。
1999年的9月21日是臺灣人民難忘的一天,這天發生的災難奪走了很多人的幸福,也正式結束了位於霧峰的臺影公司的壽命,還好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接收了臺影公司殘存的紀錄片、新聞片、長片、教育片……等等的珍貴史料與影片,後轉交國家電影資料圖書館收藏,再經歷了2008年成立的「電影數位化典藏及推廣工作小組」執行數位元化工作。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總計數位化了約744小時的影片,並建構了資料庫與網站,提供各界研究使用。
本書除了前序與臺影公司簡介,以及後記、延伸瀏覽、參考資料之外,主要內容可分成十大單元,介紹如下:
1. 寶島玉女張美瑤:
張美瑤可說是早期臺灣本土培養出來的一代巨星,被稱為「臺製之寶」,由臺製廠廠長龍芳所發掘,並簽下合約,還派出自己夫人照顧張美瑤一切的出席活動協調拍片等等事宜,儼然是藝人經紀制的鼻祖。她除了主演臺灣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吳鳳》,並被外派至香港、日本拍片,可見其地位與代表性,書中詳細介紹她的作品與生平,人稱「寶島玉女」的張美瑤,銀幕形象溫柔端莊,私底下也是謙虛有禮沒有架子,可惜在本書出版一年多後,張美瑤於2012年4月1日逝世,享年71歲。
2. 我愛梁兄哥-凌波的魅力:
凌波在20歲時主演了李翰祥導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舉成名,紅透半邊天,在臺灣上映時,從南鄉到北都,每個人都沉醉在她的魅力中,於是「梁兄哥」成了她一輩子永恆的形象,沒有經歷過那股熱潮的人,可以在書裡看見當時凌波隨片登臺的驚人景象。新聞稿如是說:「這是凌波第一次到臺灣來,從她下機那一刻開始,整個臺北脫離了原本的生活常軌,影迷陷入極度瘋狂中,臺北成為香港傳媒眼中的狂人城,凌波與她的影迷們,快樂經歷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美麗的暴動……。」
3. 彩色寬螢幕電影《吳鳳》(1962):
現在要追究「吳鳳」這個人當然是充滿爭議,當時為政府服務的臺影拍這樣的宣導電影,是理所當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臺製第一部的彩色寬銀幕電影,由龍芳製片,由卜萬蒼執導,並由性格男星王引,與「寶島玉女」張美瑤主演,還引進日本攝影、燈光技術人才,及配音、沖印先進設備,對提升台片製片水平貢獻不少。本片並得到第二屆金馬獎最佳社會教育特別獎。這個教化性質濃厚的故事,還被編入中小學課本中。
4. 歷史鉅片《西施》:
拍攝《西施》的緣起,是蔣經國先生對來訪的國聯影業李翰祥,提到「句踐復國」這纇歷史很激勵人心,鼓舞民族士氣,後由臺影與國聯合資合拍,劇本幾經修改,過程也是傳奇艱辛,最終在求好心切的李翰祥堅持之下,創下多項紀錄:主要演員48人,特約演員2258人,臨演12萬人次,大型場面佈景42堂,並花了近一年時間搭建(期間還驚動當時的行政院長嚴家淦先生到場參觀),古代衣服道具旗幟等等近四萬件,戰馬戰車訓練四個月,戰馬5400匹次,戰車800輛次,用了12萬呎底片,還有15個月拍攝,最後花了兩千萬製作費(當時公務員薪水一個月800元)。後來因為篇幅太長,剪成上集《吳越春秋》和下集《句踐復國》上映(大家有沒有想起那部國片!)。影片播放期間還舉行大型人物蠟像及道具文物展覽,幾可說是台片空前絕後的紀錄。
5. 建設農村新社區政策電影「小鎮春回」:
本片是臺影協助政令宣導所拍的劇情長片,經過《西施》等大片的製作,臺影打造屬於展現鄉土人情的作品,並在第七屆金馬獎(1969年),榮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最佳彩色攝影4項大獎肯定。
6. 臺語片影展:
臺語片興起於1955至1970年間(總產量高達上千部),臺影新聞片也記錄下了民間主辦的兩次臺語片影展的點滴,臺語片題材豐富多元,不論是歌仔戲、愛情文藝片、社會寫實片、武俠片、家庭倫理悲喜劇、災難片、歷史劇、間諜戲、歌唱歌舞片、西部片、漫畫改編電影,以及國外文學名著改拍作品都有……,書中也一一為大家見證臺語片過往的風華。
7. 改變臺灣電影歷史的第十一屆亞洲影展:
亞洲影展歷經多次會員國增減,臺灣總算主辦了第十一屆,辦得成功而轟動,地主國還留下了兩座大獎:最佳影片《蚵女》,影后《花木蘭》凌波。不過影展頒獎典禮結束隔日,包括臺灣省新聞處處長吳紹璲、臺製廠廠長龍芳、星馬影壇鉅子陸運濤、港九自由影人總會主席胡晉康、電懋公司周海龍夫婦……等等,總計有14位亞洲影壇的菁英,均不幸於空難中喪生,無一倖免,這一喜一悲的事件,可說改寫了華語電影的歷史,其損失無法估計。
8. 香港電影與臺灣:
香港做為國共緊張時期的中間地帶,連電影人都不得不表態政治立場,書中也為大家細細回顧了當時的新聞及歷史。
9. 美國影人臺灣勞軍行:
冷戰時期在外地駐軍的美國大兵,當然需要來自本國的安慰,於是應運而生的勞軍團,就這麼浩浩蕩蕩的抵臺,包括大家熟悉的鮑勃霍伯、黛比雷諾、拉娜透納等大明星也都一一出現在臺影新聞片中。
10. 西門町電影街:
西門町從日據時代就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尤其這裡人文匯聚,各國食品、文化,都很愛在這大顯身手,西門町處於交通便利的核心地帶,娛樂之王的地位從未被憾動過,如今更是如此。除逛百貨公司的人潮或影迷之外,電影相關的從業人員、公司、試片中心、片商、戲院、影城、甚至於電影票黃牛,都是西門町的常客,書中一樣活靈活現的重現其景,尤其見證新生大戲院大火,更讓人歷歷在目。
最後,本書並附有別冊(內容為臺影拍的長片26部詳細介紹),並復刻了諸如:電影海報、本事、宣傳品,以及臺語片影展、亞洲影展中英文特刊、香港國語電影欣賞週週刊,實在是值得珍藏的好書啊!
珍藏書籍:OPEN找書途徑 、國家網路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