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影)陳儀深 : 「重新認識八二三砲戰」

專題名稱:重新認識八二三砲戰
主講人: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時間:2023年8月24日(四)14:00~16:00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00:00 許瑞浩副館長開場
03:53 演講開始-前言:一位臺籍退伍兵的陳述
28:18 1950年中共介入韓戰改變了美中臺關係
34:23 1950年蔣介石一度想放棄金門
38:12 砲戰前夕
50:03 交火,及其轉折
1:03:08 蔣、杜聯合公報
1:09:54 中共藉著「停火」進行政治作戰
1:17:00 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代結論)
1:38:34 QA時間

國史館為紀念八二三砲戰65週年,8月份安排三場關於金門歷史文化之專題演講,分別是江柏煒教授「移民記憶:影像中的新加坡與金門社群故事」(8/17)、朱德蘭教授「近代金門僑商的鄉土主義」(8/31),以及本日(8/24)陳儀深館長「重新認識八二三砲戰」。

2023年8月20-21日陳館長率多位同仁赴金門參訪,實際見到砲戰時,突破共砲封鎖,搶灘運補的LVT-P4兩棲運輸車、C119運輸機,更對各種(包括1960年代挖掘的)地下坑道工事,展現出抵抗決心,感到肅然起敬。陳館長偕同仁走訪金門各戰史展館,除對展示技巧表示讚許,但對歷史內容陳述提出改進建議,例如各展館的展示內容重複敘述、強調胡璉功績,但對於美國因素則略而不談,或對美國的角色陳述過於隨意,沒有把握到美方小心處理、深怕捲入大戰的謹慎態度。又或者將砲戰往後20年的和平狀態,簡化歸因於有「堅固的防禦工事」,而忽略國際政治因素的作用。對於八二三砲戰的精髓與意義,則有太過簡化,聚焦於當前的政治需要,時見「以論代史」的情形。

陳館長在專題演講的前言中指出,其個人對八二三砲戰課題的關注已久,長期思考八二三砲戰在「台澎金馬共同體」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歷史意義。2022年何欣潔、李易安所著《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一書,儘管是以文學的筆調書寫,但其體察金馬主體性、生動描繪歷史變化趨勢,無怪乎有稱「文學比歷史還真實」!儘管八二三砲戰的歷史意義重大,但各界對於八二三的基本知識仍不夠明瞭,包括1958年8月23日中共解放軍「第一波砲擊造成我方三位副司令當場死亡」,共軍砲打金門、「馬祖」,以及美方的八吋榴彈砲迫使共軍決定「單打雙不打」等,均是錯誤或不週延的說法,顯現我們社會對於八二三砲戰的基礎認知仍待補課,方方面面,尚待研究。

陳館長在演講中指出,過去他曾對一位台籍退伍兵葉寬先生從事口述訪談時瞭解到,當時有2萬8千名台灣子弟在金門服役,約占守軍的四分之一,每當進行物資搶灘運補作業時,往往遭受砲擊,發生嚴重傷亡。館長最近從黃杰將軍日記也看到,當時最高當局很注意台籍充員兵的傷亡與心理狀態;另從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檔案可知,美方掌握國軍狀況包括部隊年齡老化,幸有占三分之一的台籍充員兵,方才使得部隊的平均年齡降低至26歲。八二三砲戰的結果,正如同孫文所言:「『國家』是武力造成的」,可說是確立了中華民國台灣的實際領土範圍(台澎金馬),至今不變。

陳館長指出1950年代美國和中華民國的「同舟共濟」、合作無間,才能安度兩次台海危機。1954年九三砲戰後,中華民國與美國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藉著美國國會「台灣決議案」,將防禦範圍擴及金、馬。在這過程中間,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扮演關鍵角色,是值得吾人紀念的美國友人,蔣中正總統在日記中亦曾稱讚杜氏「言語一句不苟,思慮明澈而反應敏捷,殊為可佩」。1958年10月杜勒斯來台與蔣總統面談,雙方發表「蔣、杜聯合公報」,蔣氏強調光復大陸主要武器為三民主義,並非憑藉武力,同時確認金馬與台澎防務有密切關連,使得中華民國國軍行動受到美方節制,戰略規劃無可避免趨向守勢。

八二三砲戰爆發當日,在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遭受共軍砲擊受傷,翌日美國第七艦隊則已駛抵台灣海峽。9月3日杜勒斯發表聲明,為美方協助運補護航工作鋪排,而蔣中正總統與美方軍事高層頻頻接觸,確保海上及空中運補工作,美方並提供F-86戰鬥機及響尾蛇飛彈,響尾蛇飛彈也是在此役初試啼聲,協助我方取得空戰優勢。而金門戰局最大之關鍵,則是俞大維部長向我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團長何世禮,敦促美方儘速提供八吋榴砲、終獲首肯。隨後蔣經國奉父命負責協調指揮運送,八吋榴彈砲從琉球—左營—馬公,運抵金門,威力之大,震懾中共解放軍。館長認為過去官方和民間對俞大維部長的角色都不夠重視,俞部長是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非黃埔軍校出身,國共內戰期間認識負責調停的馬歇爾(George Marshall),1954年5月由馬歇爾向蔣中正總統推薦擔任國防部長,緊接的大陳島軍民撤退來台行動,俞部長與美方合作無礙,功不可沒。

八二三砲戰爆發後,1958年9月4日杜勒斯明白對外界表示,「不論台灣或金門、馬祖等島嶼,過去從來沒有受過中共的管轄」。蔣中正總統在八二三砲戰時,分清敵我,不受當時中共統戰「美帝國主義是我們共同敵人」,也不惑於「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之停止砲擊,蔣總統認為這是中共企圖離間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的騙局。可見當時領導人之決策與意志亦功不可沒。美國務院宣布停止對運補船隻護航,但也宣稱如解放軍再度砲擊,則繼續護航。總之除了軍事較量,美台政治關係、國共雙方的政治作戰,都是決定砲戰勝敗的關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