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2023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入圍公布 43部國際短片、20部臺灣短片 王登鈺新作臺灣首映 黃信堯、易智言、傅小芸獻聲白色恐怖

小蜘蛛弟、《沙丘》導演之女處女作曝光 同場搶火球大獎
王登鈺新作臺灣首映 黃信堯、易智言、傅小芸獻聲白色恐怖

首屆TTXC臺灣文化科技大會在高雄,由文化部啟動與高雄市政府、數位發展部攜手打造文化科技新品牌,匯入影視、音樂、產業、派對等領域。作為會展主要活動之一的高雄電影節將於10月7日(六)開幕,今(29日)公布國際短片競賽入圍名單,來自全球91國2260部優秀短片,最終入圍43部國際短片與20部臺灣短片,共同角逐「金火球大獎」、「美麗島人權獎」、「亞洲新浪潮獎」等獎項,總獎金超過百萬。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影片形式與科技發展緊密相關,在資訊爆炸時代,人們追求簡短快速,過去討論的「微電影」到現在的「短影片」,都能夠看見人們對於影片態度的轉變。高雄電影節長期關注短片,恰在這個時機,將成為推動臺灣文化內容的重要角色,高雄更是「文化黑潮計畫」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

陳其邁市長表示,今年由文化部與高雄市政府、數位發展部攜手打造文化科技新品牌「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希望能從南方的視野來探索文化科技與影視音產業更多可能,也為高雄導入更多數位影視發展量能。高雄電影節作為臺灣三大影展,多年來在南臺灣匯聚了充沛的影視能量,文化部所啟動的「文化黑潮計畫」核心在於推動臺灣文化內容,高雄電影節也將於TTXC活動期間展現更不同以往的創意風貌。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王文翠局長表示,高雄電影節長期經營短片競賽,便是發覺科技演進,民眾對於影片的選擇開始變化,看影片的耐心似乎慢慢降低,所以嘗試從短片的角度切入,探索影視內容與產業的可能性。而近年由於OTT與網路平台盛行普及,短片格式越來越被接受,快速成長,也是意外的收穫。希望未來可以在文化部支持之下,繼續發展高雄電影節的短片計畫,成為臺灣文化黑潮中一條重要的支流。
本屆入圍短片有多部坎城、柏林、威尼斯影展競賽與得獎短片,國際入圍短片更是星光熠熠,包括「小蜘蛛」湯姆霍蘭德的弟弟哈利霍蘭德執導的《排練道別》、《沙丘》名導丹尼維勒納夫之女莎樂美維勒納夫入選威尼斯影展的《III》,以及中國導演張大磊聯手周迅、王一博穿越時空、追尋昔日影院情懷的《我的朋友》。

臺灣短片匯聚影展強片,包含金馬最佳動畫短片《熱帶複眼》、王登鈺導演的動畫新作《幽暗小徑的鬼》、曾獲去年雄影「臺灣學生獎」朱建安導演的新片《睿的鹿世界》。多部入圍短片將在高雄電影節世界及國際首映,得獎名單將於10月15日(日)頒獎典禮揭曉。

哈利霍蘭德、莎樂美維勒納夫 導演處女作雄影首映
由哈利霍蘭德(Harry HOLLAND)執導的《排練道別》(Last Call),以母子之間的久逢與諒解為主題,找來明星哥哥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擔綱主角, 與英國資深女星琳賽鄧肯(Lindsay DUNCAN)演繹母子,深刻詮釋失去摯愛親人之傷,本片將於今年雄影進行亞洲首映,哈利霍蘭德不僅擔任導演同時也親自撰寫劇本,今年在翠貝卡影展世界首映時獲得不少好評。

另一位超新星莎樂美維勒納夫(Salomé VILLENEUVE)傳承名導父親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的藝術長才,首度執導《III》即入圍威尼斯影展地平線短片競賽,年僅27歲的她以三位年幼姐弟面臨人生第一樁死亡事件,挖掘出兒童面對自然時,殘酷與真摯並存的微妙平衡,如詩影像頗有大將之風。

首部電影《八月》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中國導演張大磊,帶來短片作品《我的朋友》,攜手金馬影后周迅、人氣男神王一博,重返90年代的中國日常,透過兩名電影院員工的視角,交織出電影院裡的機遇之歌,全片以懷舊寫實風格穿越時空,遙敬法國新浪潮與舊日影院情懷,入選今年柏林影展短片競賽;同為中國導演的肖君逸動畫新作《番茄廚房》則揭示高壓統治下削足適履的故事,極具諷刺意味,後勁十足,獻給全天下「被融入」的各式群體。

國際、亞洲首映入圍短片 聚焦全球新銳勢力
2023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國際首映」入圍之作,包括韓國年度短片《別人心底的秘密》(Other Life),以寫實手法、精準台詞、封閉場景,創造出拍案叫絕的醜陋人際關係;阿根廷劇情短片《那天終於來了》(At Last, the Day),透過雙寶媽咪的產後憂鬱症,特寫拍出母職的崩潰邊緣,片中不尋常卻真摯荒唐的禁忌對話,折射出阿根廷貧富差距、青年低成就感等議題。

「亞洲首映」作品包括以色列短片《與愛無關》(Lov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t),以一樁校外教學性侵疑案,叩問罪犯父母的親情與道德難題,極有湯瑪斯范登伯格的大師風采;西班牙短片《抓狂表演課〉(The Train of Joy)有如「進擊的鼓手」般挑戰身心極限,揭示表演課裡充滿控制狂的壓迫力;英國短片《二月某日》(A Day in February)特寫直視波蘭女工的焦慮,當她不停撥打電話聯絡身處烏克蘭的丈夫孩子,短短七分鐘的人性恐懼,巨大令人不忍逼視。

克羅埃西亞動畫短片《共和時代》(Republika)創造出華麗貴族的酒池肉林,邪典諷刺反轉柏拉圖的「理想國」,視覺震撼人心;結合實拍與動畫的比利時動畫《過路人》(The Passerby),通過不停奔跑的視覺意象,直視身而為人的心靈對話;美國動畫紀錄短片《我們的齷齪小事》(Ur Heinous Habit)以導演的日常實驗,發布猶如「釣魚郵件」的現實動態,創作出形式新穎的動畫紀錄片,精彩議論生活中的羞恥與禁忌;匈牙利紀錄短片《我在布達佩斯潛水》(Budapest Silo)捕捉男子的寧靜時刻,在夢想與現實間流動無限惆悵。

坎城、柏林影展佳作 強勢入圍雄影短片競賽
國際入圍短片亦有多部入選各大國際影展之作,奧斯卡最佳實境短片獎提名的盧森堡短片《紅行李箱》(The Red Suitcase),現居盧森堡的伊朗導演回眸祖國,描述伊朗女性在追求自由意志下的困境,觀眾將為片中伊朗女孩的命運懸心到最後一刻,充滿驚奇。獲得坎城特別提及獎的冰島短片《死了一隻海鷗之後》(FÁR),將女性職場情境與安樂死議題並置,折射當下網路輿論文化中因性別、階級、世代而造成的溝通困境;同樣入圍坎城的挪威短片《咪咪之友》(TITS),以手持且斑駁的16毫米膠捲,捕捉北歐海岸魔幻時刻的青春風采。

多部國際入圍短片闖入今年的柏林影展,獲得「新世代兒童單元」評審團大獎最佳短片的《在寂靜中醒來》(Waking Up in Silence),聚焦烏克蘭孩童落腳德國難民營的日常,對映二次大戰與烏俄戰爭的人類悲劇重複上演,一代代的孩子仍然稚嫩天真,令人感動;在「新世代青少年單元」獲得評審團大獎的《青春,尚未來到》(Infantry),是巴西導演聚焦亞馬遜沼澤旁「母系社會」家庭,以魔幻寫實造就一部寓情於景的上乘家庭通俗劇;動畫短片《說來有點怪怪的故事》(A Kind of Testament)以社群網路上的「身分竊盜」為題材,在懸疑類型的框架中,深入女性的身體恐怖與迷離視覺。

入圍柏林影展的作品還有德國劇情短片《情竇初摔》(Catching Birds),描述摔角隊中的三角習題,以親密手持鏡頭、捕捉不斷變動的瞬間目光,拍出少女與少年的身體觸覺;《馬奎尼的女人》由俄羅斯女導演二人組執導,旅居海外的她們以非洲底層景況為主題,創作出魔幻寫實的人性極光;英國實驗紀錄片《吉兒在哪裡》(Jill, Uncredited)以龍套演員吉兒戈德斯頓為主軸,導演用嚴謹的考據精神,引領觀眾觀看吉兒在無數作品中一閃而過的鏡頭,也賦予她的演員生涯以全新意義。

獲得克萊蒙費宏影展特別提及獎的土耳其短片《那些無法言傳的事》(Things Unheard Of),是導演的庫德族狂想曲,描述小女孩在政府電視禁令下的奇幻異想,報導生活中那些無法言傳的事;入選克萊蒙費宏競賽的還有同樣聚焦女性受盡壓迫的《凝視父親的墳墓》(On My Father’s Grave),揭示宗教習俗下,摩洛哥女性連哀悼親人的權利都被抹去的故事;法國短片《飼養員夜行筆記》(Men of the Night)深入婆羅洲叢林,探討數個世紀以來人類和類人猿之間的聯繫。獲得安錫動畫影展最佳短片提名的動畫《笑笑鱷》(The Smile),講述鹿特丹動物園的明星鱷魚逃脫,並意外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銀幕反派,卻因一樁懸案失去魅力微笑。

東南亞新勢力勇闖雄影 菲律賓、新加坡強檔限定
本屆國際競賽東南亞作品雲集,四部菲律賓入圍短片更是風格各異、十分搶眼。《鯰魚人》(HITO)入選柏林影展,創作出敗壞的後烏托邦世界,以充滿日系電玩的繽紛視覺,寫下一則關於影像監控的土製科幻寓言;《希望比死更冷》(Cross My Heart and Hope to Die)闖入威尼斯影展,描述一場帶有懸念的愛情故事,最終變調為傷感的黑色幽默,讓人意象不到又後勁十足;《呂宋人骨質疏鬆記》(Luzonensis Osteoporosis)描述一段在史前脈絡與現代文明之間探問身份的奇幻浪漫之旅;《河無止盡》(The River That Never Ends)描繪百變的跨性別者在寂寞城市中的自我探尋,並於雄影國際首映。

曾以編劇作品《花路阿朱媽》入圍金馬的新加坡導演王欣如實驗新作《山形島嶼:一段歌頌》(Mountain Land: A Celebration),以幻想語言、呢喃旁白及優美文字,營造出一則虛構島嶼民族誌,此作也入選克萊蒙費宏影展,將於雄影亞洲首映。

臺灣20入圍短片競爭激烈 新一代導演風格搶眼
王登鈺新作臺灣首映 黃信堯、易智言配音加持

臺灣短片氣勢如虹,不少作品將在雄影舉行世界或國際首映,像是甫獲日舞亞洲影展首獎的朱建安導演,去年以《陀陀》拿下雄影「臺灣學生獎」後,新作《睿的鹿世界》重返鹿場日常,一窺少年阿睿如何面對生命的衰亡;曾獲北影最佳實驗片的吳俊輝導演,實驗新作《變史術-花園紀事》探索人與自然、男人與男人間的想像與慾望,迷離而引人注目;由莊世圖執導、入選香港鮮浪潮短片節的《荔枝椿象》,用鏡頭捕捉非法移工的生存悲歌,以椿象與蟲卵隱喻底層命運。

今年集結了多部精緻的台灣動畫短片,王登鈺導演繼享譽國際的VR電影《紅尾巴》,動畫新作《幽暗小徑的鬼》邀請黃信堯、易智言及傅小芸獻聲配音,描述白色恐怖時代,地下政治組織中勇敢主張理念的女性—施水芳的遭遇;金馬最佳動畫短片獎的《熱帶複眼》,改編東南亞民間故事「鼠鹿過河」,以獨樹一格的紙工藝挑戰視覺魔力,打造迷人的「複眼」世界;由高雄拍獎助的《鷺鷥河》及《魍神之夜》也闖入競賽,前者剛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後者則拿到金穗獎最佳動畫片,分別展現出高超的動畫技術;獲得青春影展動畫類評審團特別提及的《游墓》,以水墨風格探究死亡的靜謐。

「越界」章哲銘初試啼聲 編導演美少年之戀
入圍各大影展的劇情強片也加入競爭行列,入圍東京短片節競賽的《珍珠美少年》,是由BL網路劇HIStory2《越界》演員章哲銘自編自導自演,細膩刻劃少年之間的迷離情感,於雄影臺灣首映;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大日子》,由視帝游安順和潘麗麗同台較勁演技,演繹老夫老妻婚姻情感無法尋回的惆悵;高雄拍獎助《推特事》,導演丁啟文以極具寫實的現場感,拍出一場荒誕饒富深意的網黃約拍事件,反思網路時代的真實與虛構。

紀錄短片與實驗短片的精彩程度亦不遑多讓,金穗獎最佳紀錄片《鯨之聲》紀錄獸醫楊瑋誠長年投入鯨豚病理與聲音研究;同獲金穗獎提名的《人之初,性,本善》探討「性」是可以被理性討論、具有鑑賞性且不淫穢的事;曾以短片《求仙記之南Q一夢》入圍2021雄影國際短片競賽的盧彥中導演,實驗新作《蟲子從土裡鑽出來就變成人》描繪臺北都會的墓山圖卷;陳飛豪導演借藝術之美重回昔日南方,透過新作《夜霧的港口》反應台灣多元文化的視角。

雄影國際短片競賽更是學生導演們一展實力的舞台,共同角逐「臺灣學生獎」。包括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演習》的王俊為導演,偕新生代演員黃聖球及胡廣雯詮釋新住民在台求生存的孤立感;由吳姿澐執導、獲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跳繩》,描述姊妹情深的摩擦與諒解;曾獲雄影「臺灣學生獎」的戴薇導演實驗新作《著陸倒數》,跟著披星戴月的打工少年穿梭都市叢林;林冠辰導演的新作《午夜節拍》同樣以城市街頭為景,捕捉少年們共譜曖昧的酸甜苦澀;陳浤導演的新作《下風處》採用固定鏡頭,拍下西岸漁民與石化工業的對立。

文化部與高雄市政府舉辦的TTXC 臺灣文化科技大會盛事將於10月7日至10月22日在高雄隆重登場,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大展串聯響應,作為高雄宣示文化科技成果的重要實踐。

高雄電影節於10月7日(六)至10月22日(日),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市電影館、內惟藝術中心、VR體感劇院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登場。高雄電影節套票首賣會與選片指南於9月16日(六)舉辦,影展門票於9月17日(日)中午12點在OPENTIX售票系統全面啟售。短片競賽大獎落誰家,將於10月15日頒獎典禮揭曉。更多影展資訊請鎖定高雄電影節官方網站(www.kff.tw)、Instagram與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