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

【放眼看天下:林逸民評論集】

書名:【放眼看天下:林逸民評論集】
作者:林逸民
出版:釀出版
日期:2023/07/18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內容簡介
從2021、2022,直到2023,名醫林逸民以醫者之心,針砭台灣時政,站在台灣的關鍵轉折點,以一週一篇、累計破100篇的政論,無所畏懼地針對當下時局發出振耳之聲!

2021,這是大疫之年,又逢川普卸任、拜登上場的新時代。中美貿易戰會如何發展?台美關係又將如何變化?年底尚有「反萊豬」、「公投綁大選」、「重啟核四」及「珍愛藻礁」的四大公投,執政的民進黨是否能成功地說服民眾投下反對票?

2022,這是兵凶戰危的一年。年初,俄烏戰爭開打,震驚全球。七月,倡議「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前日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訪問。中共戰機擾台,舉世關注台海局勢。年底又逢九合一大選,台灣的地方政治版圖將如何變動?

2023,這是備戰的一年。民進黨遭逢九合一大選的潰敗,務求痛自整頓,在黨主席交棒之後,整軍再出發,以新氣象面對來年的總統大選。挺台派該如何重整旗鼓,重新站起來?

針對眼下種種挑戰,本書盱衡全局,逐一提出犀利解方。作者立足本土價值,放眼天下局勢,舉凡國際關係、世界歷史、在地文化,無不信手拈來;既評事理,亦臧否人物,字句鏗鏘,致力讓台灣在詭譎的國際現實中存活與茁壯,終成一個光榮而偉大的國家!

=========

本書特色
★國際局勢與在地民生兩不偏廢,以醫者之心,針砭台灣時政!
★賴清德副總統、立法院長游錫堃、資深媒體人盧世祥、作家范疇、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專序推薦

=========

各界推薦
「以敏銳的洞察力放眼看天下,針砭時政,如醍醐灌頂,甘露滋心,林醫師各篇評論宛如手術刀般犀利精準的剖析……這本評論集,可以說是林醫師對台灣的愛,獻給台灣人的禮物。」──副總統 賴清德
  
「林醫師這本作品站穩台灣主體性的立場,許多篇章列舉出許多事件與實例,討論國家正名的議題,可謂『台灣主體性的傳教士』。此外,分析世界各國涉我的國際局勢時,都有厚實的新聞資料作為基礎……可以說是『一本讀懂近三年來臺灣國際局勢的大補帖』。」──立法院長 游錫堃

「名醫放眼天下的特色,在其論述既深且廣,既立足於台灣,有正派的台灣心,從事件背景及歷史正本清源,也有寬廣的國際觀,旁徵博引,舉各國前例為他山之石;且在專業論事之際,不脫離常識常理及普世價值。」──資深新聞工作者 盧世祥

「每篇文章不過是一個光點,而且光點還是散落的,但當你宏觀的看到每一個光點時,輪廓就出現了,那個輪廓就是台灣。不但是台灣,而且還是個在世界座標系中的台灣。……這本書像是一片遠近兩用的鏡片,有些內容看遠處的台灣,有些內容看近在當下的台灣。……這樣的一位研究人類眼睛的醫師,台灣願意讓他好好檢查一下嗎?」──作家 范疇

「林醫師是本著『醫國』的情懷對當前時事進行評論,並積極探求台灣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而在他的文章中,林醫師也總是敢於提出問題並挑戰現狀……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矯正』台灣的視野。」──總統府秘書長 林佳龍

=========

作者簡介 林逸民
現任宜蘭羅東五福眼科院長,致力於眼科醫學研究、教學與醫療工作四十餘年。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後赴美日深造,於1980年獲「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眼科學院院士」認證。
自美返台後,於羅東從事醫療工作,造福鄉梓。

致力社會服務,現為福和會理事長,曾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執教於台大、長庚、中國醫大及北醫,並擔任馬偕醫學院及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董事長;參與非營利組織(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的運作,並多次於宜蘭和花蓮偏鄉地區進行眼科義診。

=========

目錄
序/賴清德
序/游錫堃
序/盧世祥
序/范 疇
序/林佳龍

【2021】——
拜登承諾堅如磐石,台灣應自信以對
緬甸政變,點醒台灣民主可貴
愛中國疫苗,馬趙請先打
半導體兵家必爭,台灣放手一搏
擺脫一個中國,台灣應積極回應
台灣享有人助也要自助
楊潔篪成林則徐,恐引中美戰爭
從古堡殘牆看「台灣從不屬於中國」
九二從來無共識,井水河水兩不犯
台語即將滅絕,搶救要趁早
國際形勢大不同,前朝官員請閉嘴
美日澳歐表態,台灣應勇於成為正常國家
是時候以「台灣」之名,行走國際了
小英總統一小步,台灣人民一大步
防疫,執政者應堅持公義並確實執行
停止政治口水,及早規劃疫苗施打
台灣是國家,台灣人當自強
真愛台灣,患難見真情
美日力挺,台灣要為自己正名
民主與獨裁,台灣可別站錯邊
立陶宛能,台灣不能嗎?
陸委會片面「一中」易肇誤解
國際觀不足,盤點邱義仁的昨是今非
自助而後天助,台灣必先靠自己
日本認證,台灣東奧正名正確
一中一台,已成美日核心價值
民進黨,勿忘台灣人民託付任務
蔡總統,莫忘自己所言
理解國民黨的痛,但台灣要讓自己更強大
賀錦麗星越行,串聯抗衡中國
為吳釗燮的台灣專文按個讚
先禮後兵的拜習通話
自由民主人權,是台灣最大的價值所在
加入CPTPP,台灣勿再自誤
抗中挺台的日本岸田內閣正式就位
自討無趣又惹人生厭的軍機擾台
堅定備戰是避免戰爭的最佳辦法
備戰才是和平的唯一辦法
用公投讓核四幽靈徹底安息吧!
勿因藻礁傷害台灣和人民福祉
敦厚台灣人不會說堅實摯友的食物有毒
從美國豬肉貿易重要性看美越實例
國民黨派人赴美,別再自欺欺人
莫讓萊豬斷送台灣貿易命脈
無知者盲目反對燃氣發電,恕難同意
四投不同意,台灣更有活力
通過民主考驗,台灣仍需努力

【2022】——
堅韌台灣,新年新氣象
國民黨六大皆敗,該醒醒了
以台灣之名走遍全世界
恢復徵兵,展現台灣自我防衛意志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對中國而言,我們都是台獨
烏克蘭老太太給台灣的啟示
烏克蘭危機下,台灣堅若磐石
落實龐皮歐所言,讓台灣成為獨立主權國家
歐美嚴厲制裁俄國,讓中國膽戰心驚
美國力挺台灣,無懼中國超譯拜習通話
烏克蘭一帶一路全毀,曝露中國背信忘義嘴臉
勿拿偏鄉醫療需求,作為開巧門藉口
烏克蘭贏得快速入歐,警惕惡霸國家
美國力挺台灣,莫再跟中華勾勾纏
日本《外交青書》力挺台灣
防疫最後關頭,讓機長帶領大家安穩降落
美國參眾兩院力挺「台灣」加入世衛大會
美國國務院鼓勵台灣勇敢表達心願
和統會恐怖攻擊只會更堅定台灣認同
從《台灣關係法》看美國早已認定台灣是台灣
美國雖不讓台灣孤軍奮戰,台灣自己要能戰
向前看,防疫不要還在打上一場仗
電視台切勿不自覺成為中國傳聲筒
加入CPTPP尚未成功,台灣需先改變貿易心態
震驚不捨之餘,為安倍延續台日情誼
裴洛西揭穿了中國「國王的新衣」
給曹興誠一個喝采
夏立言作怪,源自「中華民國」空殼
媒體應盡第四權責任,而不是帶頭捕風捉影
在台灣落地生根,就是台灣人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建全民國防
《台灣政策法案》給台灣人自決的啟示
用台灣之名,走進國際組織
未雨綢繆,加速引進國際人才
台灣人應有真正的台灣國慶
延長兵役回到有效長度是當務之急
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兩岸互不隸屬
台灣有以待之,始能無懼大敵當前
紀念真正對台醫療發展有貢獻者,才是醫師節真義
與國際接軌,別再用尷尬的民國紀年
烏魯木齊惡火恐成為現代版「保路運動」
特別收錄
國土規劃不宜躁進,縣市合併宜三思
縣市首長提名亂象,陷總統於不義
民進黨敗勿氣餒,深自檢討重新站穩腳步
美法總統首度聯合聲明保台,具劃時代意義
世界盃缺席,台灣應從根基做起
全力備戰是唯一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
拜登簽署《國防授權法案》,宣示抗共挺台戰略清晰

【2023】——
兵役恢復一年,有備而來,接軌國防改革
吳怡農證明本土價值仍受選民肯定
賴清德主席時代,展現「太陽」新氣象
新閣人事證明黨政團結,共同守護台灣
和平與安全只會來自決心備戰,而非屈膝投降
切莫再來推銷國王的新衣
維持主權獨立現狀是台灣最大公約數
國際因素導致糧食安全問題,全國應同心面對
表達抗共鋼鐵決心,乃和平唯一出路
看經典賽團結國人——該是台灣正名時候
與獨夫無對話可言,國民黨切莫一廂情願
鍾逸人鬥士諄諄教誨: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濫用卸任總統身分,馬英九應為內亂外患罪負全責
重新思考勞動政策,維繫台灣生產力命脈
引進外籍人才,是本國人才的解放——從洗衣機到外傭的反思
龍應台重新讀讀自己過去的文章!
南韓大聲說出:台灣問題是全球的問題
台美國防產業交流,火箭不只是太空科幻夢
有所不可攻——捍衛和平的唯一途徑
侯友宜杯水論,正是中國國民黨DNA

後記/林逸民

=========

序 賴清德副總統 

我與林醫師相識已久,能夠受邀撰寫《放眼看天下》序文,深感榮幸。因為林醫師為追求自由民主及落實台灣主體意識所展現的強烈使命感,讓我在從政過程中,獲得許多啟發。

林醫師曾留美三十年,長期致力眼科醫學研究、教學與醫療工作,曾經獲得美國眼科學院院士及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的殊榮。林醫師雖然身在海外,但卻始終心繫台灣,長年支持台灣民主運動;一九九二年毅然回台,接手宜蘭羅東的五福眼科,當起「草地醫師」深耕偏鄉,造福鄉親。在醫病、醫人之餘,更進一步投身關懷公共事務,於一九九六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當時我有幸與林醫師共同參與修憲工作,一起宣揚自由民主價值理念,呼籲健全政府體制。

這本評論集彙整林醫師兩年多來的百餘篇文章,內容從內政到外交,從兩岸到國際,充分展現林醫師見聞及涉獵之廣博。順著林醫師的文章一路讀來,時光彷彿回到二○二一年初,重要歷史事件再次一一浮現,也讓我格外深刻感受:在歷史的每一道關卡,我們的每一個抉擇,都決定了下一步、甚至下一個十年會看見的風景。儘管置身其中往往當局者迷,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台灣許多有識之士,始終能以敏銳的洞察力放眼看天下,針砭時政,如醍醐灌頂,甘露滋心,林醫師各篇評論宛如手術刀般犀利精準的剖析,便是最好的例子。

林醫師秉持「上醫醫國」理念,在多篇文章中強調台灣必須「自助而後天助,必先靠自己」。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台灣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前所未有的堅持,也讓世界看見台灣是個堅韌之島,國際上理念相近國家支持民主台灣的力量,更是史無前例的團結強大。身為台灣人,我們不該小看自己,必須積極培養具備全球格局的責任感,讓台灣和世界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努力,一起促進區域和平與穩定。

這本評論中也不乏對於執政團隊的批評與期許。有期待,才有批評。聽得進批評,才有進步的可能。我從政以來,不論在哪個職務,很幸運的都能受到林醫師的忠言提點與指教,獲益匪淺。今天這本評論集,可以說是林醫師對台灣的愛,獻給台灣人的禮物。我很榮幸有機會透過這篇序文,表達對林醫師的感佩;盼望有更多讀者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精神,不論我們身在何處、站在什麼位置,都能一起為台灣民主、和平與繁榮的未來,共同打拚奮鬥。

二○二三年五月

=========

〈後記〉/林逸民

一個國家如何思考國家戰略,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中生存、茁壯、永續發展,仰賴國際現實主義的思維。一般認為,國際現實主義可以追溯到《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雅典侵略米洛島時的〈米洛對話〉,西方世界從古希臘的歷史開始,經歷無數國際賽局,因此對於不同地位、實力、環境下的國家,在所處賽局中,應該如何應對才有最好的下場,從歷史汲取智慧的歐美保守主義菁英大多嫻熟於心。

相對的,東亞歷史則總是違反賽局常識,東亞中原戰國時代,六國合理的生存策略應是團結對抗秦國,卻遭「連橫」而一一消滅;三國時代,吳蜀合理的生存策略應是聯盟抗魏,卻自相殘殺打起夷陵之戰;北宋面對金崛起的威脅程度超過遼,合理的生存策略應是聯遼制金,卻選擇聯金滅遼,而有了「靖康恥」;南宋已經學過一次教訓,面對蒙古崛起的威脅程度超過金,應該選擇聯金制蒙,卻又選擇聯蒙滅金,最終自身遭蒙古摧毀。

台灣人在過去國民黨教育下,對世界史較不熟悉,耳熟能詳的都是東亞史,這使得台灣人的想法往往不大符合「國際現實」。

冷戰的歷史也影響台灣的政治發展。一九八三年六月,全球五十六國、七十多個保守主義政黨成立國際民主聯盟(IDU),創辦人之中有英國柴契爾夫人、美國老布希總統、法國席哈克總統、德國總理柯爾等,這是國際共同對抗共產主義的反左陣營,參加的政黨包括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日本自民黨等,不幸的是,當時代表台灣參加的是國民黨。

在這樣的歷史因素下,台灣民主運動自黨外時代起,因為反對國民黨,結交的對象主要是美國民主黨,也就與國際上的保守主義政黨與組織形同陌路。相對於世界上主要國家的政治立場大多分為左右,普世價值有左右之分,左派高舉進步是普世價值,右派認定保守才是普世價值,台灣卻沒有真正的左右之分,不同意識形態的政黨大多一面倒的認定「進步價值」,結果台灣人因此變得更加「不現實」,甚至誤認為保守主義是守舊、落伍。

這對於台灣要在強鄰的陰影下生存並沒有幫助。因此,我與許多畢生老友及忘年之交,在已故的李席舟長老提議下,共同發起了福和會,以將保守主義的思想引進台灣,讓台灣能夠跟隨國際現實主義,在詭譎的國際局勢中存活、茁壯、永續發展,並期望最終能成為一個光榮偉大的國家。最初創會理事長為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博士,陰錯陽差之下,由我接手,並連任至今,有幸在所有理監事與秘書長以下工作人員的辛勞中,有了一些小小成果。

我原本的專業是醫學,由於在創辦與擔任福和會理事長的過程中,對保守主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且考量台灣也需要更多保守主義的言論,因此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投書,不意相當受歡迎,很快成為每週固定刊載,有如專欄。許多讀者甚至遠道而來,不需看病卻到羅東五福診所掛號,只是為了當面表達對拙作的欣賞,對此我感到相當光榮,也強烈感受到媒體傳播的影響力之廣,深覺任重而道遠。

不知不覺,每週刊載已經兩年多,為了讓這些文章能更有系統性的呈現,因此在秀威資訊宋政坤社長的建議下,有了結集成書的構想。我身為眼科醫師,且希望闡述福和會的觀點,為台灣人帶來更多國際戰略觀,因此,就名為《放眼看天下》。雖然不才,但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想必如此大量的文字中,還是能有一些值得一讀;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若其中有思慮不周之處,也還請包涵。

本書承蒙各界先進大德支持,在此感謝副總統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醫師、前交通部長與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博士、前行政院長與總統府秘書長暨立法院長游錫堃,范疇大師,資深媒體人前經濟日報副社長盧世祥,特別作序推薦,也感謝感激秀威資訊宋政坤社長鼓勵成書,以及負責編輯作業的鄭伊庭經理與其他一同催生此書的秀威同仁。感謝福和會所有會員與工作同仁、《自由時報》發言人暨「自由廣場」主編蘇宇暉,也感謝正在閱讀本書的你,若認為書中的主張有點道理,請不吝推廣,讓更多台灣人能理解本土價值、保守主義,而能讓台灣往正常化的方向多邁進一步。

謹此後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