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政治讀本:來自青年世代的提問、實踐與反思】
編者: 嚴婉玲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9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提到地方政治,哪些關鍵字會在台灣人的腦海中浮現出來?是山頭、派系、綁樁、包工程、買票、賣票、黑金、宮廟、砂石、酒店、劉邦友、鄭太吉、曾振農?還是中央集權、地方分權、中央統籌分配款、地方自有財源、國土規畫、縣市合併、六都、北北基、農會、漁會、水利會、綠電、觀光、傅崐萁、劉政鴻、顏清標?以上關鍵詞,無論好壞,都是台灣地方政治的內容,但是我們對這些內容究竟知道多少?
這是一本參與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及受其影響的青年世代所共同撰述的台灣地方政治讀本。這個青年世代大多出生於解嚴之後,曾經被稱為「天然獨世代」,相較於年長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以上的世代,他們對自己所生長的這個國家有更強烈的認同、更想投身的熱情,因此當2014年的地方選舉大幅改變了台灣的政治地景,而2018年的地方選舉再度盪回去,再到2022年看似又恢復到過去的板塊分布,讓他們體悟到一件事:如果不去了解台灣地方政治的過去與現實,那麼再強的認同與再多的熱情,也無法真正改變那些一旦提到地方政治就會出現的負面字眼。
於是,十二個出身不同縣市的青年世代,就像參與一場社會運動,一起開會、一起找答案,然後寫出這本《台灣地方政治讀本》。
推薦人
周馥儀、陳方隅、劉珞亦、顧爾德
編者簡介 嚴婉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在台北參與社運多年,2016年回到故鄉台南與一群青年共同創立「台南新芽」,關注地方議題與議會監督。
作者簡介 趙維孝
從小新竹成長,中央大學經研所畢業,曾任商業周刊研究員、體育專欄作家、國立體育大學兼任講師,現為社群數據分析公司QSearch內容行銷與數據分析總監,專長為數據分析解讀、媒體內容製作等。致力於培養更多體育新媒體人才及對難下嚥的數據資料賦予意義。
陳寧
台南人,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於天下雜誌影視中心、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鏡電視藝文中心等媒體擔任文字記者,關注農業、環境與生態議題,現為自由撰稿人。
簡年佑(Akoy)
阿美族,台北大學法律系畢業,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現職立院法案助理。
羅國儲
老家在苗栗、在台北出生、新北長大。大學開始即以研究歷史為職志,現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就讀博士班。關心政治史、選舉史以及考證方法。
江昺倫
中部人,目前定居於台南。曾就讀政大台灣文學所碩士班,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碩士論文寫的是台灣農民文學。曾與其他作者合著:《這不是太陽花學運》、《史明口述史》、《終戰那一天》及《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等書。曾經在立院擔任兼職助理、溪州鄉公所秘書、台灣文學館計畫專員等等工作,也曾經在宜蘭員山鄉種植稻米,台中秈十號,一季兩分地收穫700公斤。目前從事推廣台灣文學及歷史等相關工作。
黃守達
台中市人,台灣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曾為台大工會主要發起人、太陽花學運幹部,2018年當選台中市議會議員,2022年成功連任。
林鴻揚
雲林麥寮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學位論文主題即在探討六輕工業區與麥寮地方社會之間的緊密關聯。目前在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助理,持續關注雲林沿海地區的環境變遷與產業文化。
蔡中岳
花蓮人。長期關注花東發展、氣候變遷、淨零轉型等議題,希望可以一直住在沒有花蓮王的花蓮。
何欣潔
1985年生,澎湖人,現居台北。台大法律系學士,台大城鄉所碩士,求學期間曾參與數個反迫遷與農村運動。曾任今周刊記者、彭博商業週刊駐台特約記者、端傳媒台灣組主編。現與呂伊庭共同創辦「澎湖海鮮皇族」,致力推動澎湖學並打造澎湖生活風格品牌。
呂伊庭
新北市出生長大,老家在澎湖。中正大學政治系、交通大學社文所。大學時是中正牧夫們社社員,參與校園學權運動、調查學區周邊勞權薪資地圖。畢業後在社會民主黨參與輔選工作,後投入環保運動,先後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及立委洪申翰國會辦公室工作。現與澎湖鄉親何欣潔共同創辦「澎湖海鮮皇族」,致力於推廣澎湖學、海洋教育工作。
程天佑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專長領域為台灣地方政治、地方政治研究學術史,曾任台灣環境資訊研究中心(IORG)研究員。
目錄
總 論 為什麼此刻我們嘗試理解地方政治?(嚴婉玲)
第一章 空氣票在哪?社群媒體為地方政治帶來的質變(趙維孝)
第二章 農村中的金、權、組織(陳寧)
第三章 牢籠之內還有牢籠:從2022年地方選舉觀察台北市平地原住民的政治結構(簡年佑)
第四章 鄉鎮市選舉的未來:從省轄市及直轄市消失的「區」自治談起(羅國儲)
第五章 南彰化的地方政治(江昺倫)
第六章 現身、服務、表演:台中市地方政治觀察報告(黃守達)
第七章 企業財團與地方政治的互動關係:以六輕與麥寮為例(林鴻揚)
第八章 後山、移民、拚觀光:花蓮國是如何鑄成的(蔡中岳)
第九章 軍港、甲頭、觀光賭場:不同於本島與金馬的澎湖地方派系(何欣潔、呂伊庭)
第十章 威權遺緒民主化視角下的地方政治實踐及其反思(程天佑)
後記
序
導論
為什麼此刻我們嘗試理解地方政治?
嚴婉玲
2022年12月,我在CHATGPT打下這個問題並得到回覆:
Q:請解釋台灣地方政治
A:台灣地方政治指的是台灣地區的政府機構和政策。台灣是一個複合型國家,政治制度和憲法制度基本上是受中國大陸憲法和法制影響,但台灣在實際運作上有許多獨特的地方性特色。
台灣地方政治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兩個層面。中央政府負責訂定國家政策和法律,並負責執行和監督。地方政府則負責在中央政府的指導下,在本地區實施政策和服務人民。
台灣地方政府分為六個級別:中央政府、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村(里)和社區。這些地方政府各有各的職責和管轄範圍。例如,中央政府負責國家級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而直轄市則負責處理本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
台灣地方政府也有許多民主機制,包括選舉、監察和參與。選舉是指選出地方政府的領導人和代表,通常是由當地居民投票選出。監察是指地方政府的工作和決策過程受到民眾的監督……
AI(人工智慧)回答的內容老實說沒什麼錯誤,甚至可能比一般人能回答的都好,人工智慧的應用在此刻已經進入日常生活之中,不論是美術設計或文字工作者,職涯都已面臨巨大挑戰。
而2022年11月甫於埃及召開的cop27,各國政府與專家學者一面悲觀地預測全球將無法在2050守住升溫兩度C內的目標,氣候變遷將日趨加劇,一面仍須在各種利害關係拉鋸之間制定各項減量目標的落地計畫,台灣即使不是聯合國會員也透過供應鏈,實質受到種種約束與影響。
我們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上述這些發展,但每個台灣人都意識到這一兩年的台海局勢緊張程度遠勝以往,台灣重新在地緣政治上占據重要地位,於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訪、日本高官喊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中國則是在二十大通過將反台獨寫入黨綱。
世界迎來風起雲湧,禍福難測的新時代,而我們腳下這片土地的現狀是什麼呢?
我曾經駐足在台北誠品信義店的書櫃前,書櫃的分類標示寫著「政治」,但整櫃的書找不到一本解釋或描述台灣地方政治的書籍,每當大家提起台灣的地方政治想到的總是社會新聞裡的那些關鍵字:黑金政治、官商勾結、土地開發利益、派系、家族等等,甚至連AI回答出來的內容都比你所能想到的還完整。出了首都台北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結構?19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盛行用恩庇侍從體制來解釋及分析地方派系,到了現在還是相同模樣嗎?基於這些疑問,我找了一群年輕的寫作者共同討論、書寫出這本書。
這並不是一本學術書籍,大部分作者也都沒有受到專業政治學訓練,他們多是自求學時期始,經歷過2008年以降一波波政治、社會運動洗禮,年紀大約在二十五~三十五歲之間的青年,有記者、政治工作者、尚在博士班就讀的歷史學徒、社運工作者、甚至是自由接案的攝影師。每一篇文章都是對地方政治的一個提問與觀察,有些著眼在討論地方政治發展的共同現象,有些則深描特定地方的肌理,甚至有向學界前輩提出對理論的叩問。
本書無法窮盡所有地方政治的議題,但至少呈現出十個當下(到2022年底)的地方政治相關觀察,讓讀者藉此得以理解「地方」是如何運作,從而產生探索、討論地方政治的興味。從選戰中的空氣(趙維孝)與陸地(陳寧),到那些殘存或不再存在或有待改進的制度設計(羅國儲、簡年佑),再到中台灣政治風景(江昺倫、黃守達、林鴻揚),接著是離島(何欣潔、呂伊庭)與後山(蔡中岳),最後是向前輩大師的致敬與反思(程天佑)。
2022年的地方選舉才落幕,2024年的中央選舉隨即進入台灣社會的激烈討論之中。無論是政黨的裂解、陣營的重組、人選的提名、民調的操作、活動的舉辦,每一項都跟2022年地方選舉,甚至是跟歷年來地方選舉的過程與結果相關,如果你是一位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的公民,我相這本描述、剖析、評價台灣地方政治的讀本,一定可以幫助你思考2024年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