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

【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
身為「黨校」學生的你,是否在校園中感受過黨國靈壓的殘留?

政大學生會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於本學期的總務會議及學務會議分別提出校園公車站改名及四維堂蔣中正遺像處置的討論案,經會議審議,作成以下結論。
 ​
▍#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
我們認為,交通運輸站點的命名應以顯示其所處位置為主。然而,現名「蔣公銅像」的公車站,實際上卻離蔣中正銅像有一大段距離,反而跟同學們俗稱的「好漢坡」(往返自強五、六舍的長階梯)比較近。另外,如同本會轉型正義小組前學年以「講中正運動」活動指出者,公共領域中使用「公」此一尊稱,亦顯現威權尊崇:戒嚴時期,政府利用公權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植入大眾「必須對蔣中正抱持遵從而敬畏的心」。其次,就算我們不使用「公」的尊稱,「蔣中正」及其隱含的威權符號有形無形地四散,仍持續淺移默化、影響我們對臺灣威權統治者的認知與歷史記憶。

因此,我們在總務會議上提案討論,會議決議於下學年更動校園公車班次及路線時,將該站更名為好漢坡站。同樣基於顯示所處位置的原則,原「山上運動場」站將同步 #更名為六期運動場。此外,原蔣公銅像與山上運動場站也是臺北市聯營公車237路的站名,會議決議後續由總務處行文臺北市公運處同步更改站名。
 ​
▍#移除四維堂蔣中正遺像
在校園威權遺緒的處理上,本校於第197次校務會議前後,作成教官退場、校歌更改等決議,並確定「移除總圖書館的蔣中正坐姿銅像,但保留後山的騎馬銅像」。不過,當時卻遺漏了一個問題:威權統治者的遺像去留。

我們發現,學校目前可得知的唯一一幅遺像位於四維堂。而四維堂的蔣中正遺像,並非以紀念榮譽校長為名,而是尊崇蔣中正統治者身分的展現,且屬於促轉條例所提到的「威權統治者象徵」。四維堂由學務處管轄,因此我們在學務會議提出「以民主審議方式決定對四維堂蔣中正遺像之處理方式」。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代表意見多元。有學生代表認為可以在遺像旁加註適合的介紹即可而無須移除,也有學生代表反對任何更動。最後本案交付全部代表表決,以 #8張同意票比6張不同意票通過撤除遺像的處理方案。但在移除之前,經與會代表提出,將會把撤除前的樣貌留影存檔,放到政大記憶網供大眾檢閱;移除之後,遺像也會由學務處與圖書館商議,移至妥當處保存。
 ​
▍延伸討論:更多「促轉」行動? 
本次,我們依促轉條例,提出決定威權統治者蔣中正遺像的處理方式,但並未提出討論與蔣中正遺像遙遙相望的國父遺像之處理方式。不過,隨著臺灣主體意識發展,有部分支持轉型正義的論者認為「臺灣不應該紀念黨國機器的維繫者」,進而表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亦不應該被紀念。同一道理,政大校園中也有許多以黨國要角命名的建築或其畫像,例如四處可見的孫中山畫像、以陳果夫命名的果夫樓、以戴季陶命名的季陶樓等,縱使其並未執掌過臺灣政壇和遷校後的政大。

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孫中山固然是中國民主化的重要角色,但他的政治理念與影響,對於臺灣近代歷史形同象徵化的符號。我們該怎麼面對這種符號?是否要繼續紀念這些黨國推手以及面目模糊的「國父、先烈們」?這些問題並無標準答案,留待未來的政大人乃至台灣社會思考。

原文出處 政大學生會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