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日治時期的老助產士 李蛋


老助產士李蛋五十年風雨不稍懈 接兒到人間三萬八千人

1959年台北市現有222名助產士中,以貴陽街二段一二八號的李蛋資格最老。

李蛋不但是老資格,而且是台灣從日治時期有助產士的第一人。她今年76歲(出生於 西元1883年|光緒9年),從廿三歲(1906年日治 明治39年)開始接生。

53年來,平均每天助產二人,迄今約已接生了三萬八千一百六十個嬰兒,時任台北市長黃啟瑞,已故的大木材商吳寶山等,當年呱呱墮地時,都是由於她的助產。
(黃啟瑞,日治台灣臺北廳艋舺人,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科畢業。1910 年出生,逝世:1976年6月14日。1950年11月至1955年1月間,擔任台北市議會第一、二屆議長。1957年4月當選第3屆臺北市市長,同年6月上任。1960年,連任第4屆臺北市市長)

據李蛋回憶:現在女人生孩子,找個助產土接生,已經是尋常的事了,可是五十三年前,日誌台灣剛剛有助產士的時候,這種用「科學方法」來接生的助產工作,卻是一種新奇的職業。

那時候,李蛋和其他十幾個廿來歲的女青年,從日治明治40年台灣總督府台北醫院助產婦講習班第一期畢業出來,整大提個手術箱,大街小巷奔走,聽到誰家女人要生孩子了,就去活動助產,有時為了建立信用,乾脆免費,還要大費口舌。其時的婦女們,普遍信任產婆,而對助產士的那一套,不免戰戰兢兢,表示懷疑。但由於助產士的工作效果,確實比產婆安全可靠,所以經過一段短時期的努力,助產士很容易就替代了落伍的產婆,時至今日,助產士更與產婦科醫師,同樣地成為女人生孩子的主要幫手了。

當年她們都是台灣第一批用「科學方法」助產的先驅者,如今僅剩李蛋,和在新莊的莊阿琴二人,其餘的皆已故。

53年來的李蛋,助產士職業的生活節奏就像新聞記者一樣的不安定,無論深更半夜,刮風下雨,說不定那家生孩子,找上了她,她就得去。

然而李蛋對於她的職業有興趣,能夠始終在崗位上熱誠地工作,所以,她雖然己經76歲,卻是欲罷不能,人們對她那顆仁慈與敬業的心,那雙有豐富接生經驗的手,充滿了信心,都喜歡找她助產,現在萬華區祖孫三代由她助產的,已有很多。

李蛋助產了這麼多的男女嬰兒,經驗夠豐富,感慨也夠多,數十年來,她眼看著一個個的嬰兒,生下來後,有的幸運地有個好環境,能夠漸漸成長茁壯;有的遭遇不好,受盡了苦難折磨;有的長大成人懂得上進,有的則墮落;還有生老病死的苦痛,穿插在每個人的週圍。所以李蛋說:「我祇懂得接生,而不懂得接生下來的嬰兒,如何才能得到他(她)們幸福,快樂的人生」。

數十年的助產生涯,使李蛋有二個深刻的印象:一是二次大戰期間,中華民國與美國盟軍的飛機天天轟炸,她時常在空襲中替人助產的情景,有些膽怯的產婦,一面有強烈的逃避求生的慾望,一面仍不得不熬住痛苦在床褥間生孩子,有一次,李蛋剛剛接下一個嬰兒,但一個炸彈掉在附近,死了好幾個大人小孩,人類的生與死,竟是如此尖銳。

在多數的助產對象中,如果接生了男嬰,李蛋很自然地會受到這家人家的連聲感謝;但如接生了女嬰,就十九會遭冷落,而這時李蛋祇得悶聲不響,整理好手術箱,沒精打彩的離去。從這些累積現象中,可以想見一般人家重男輕女的觀念。有一年,李蛋在一家人家接生了第五個女嬰,這家人很憤怒,差點把李蛋趕出門,而產婦這時則悲痛得哭哭啼啼,李蛋覺得男和女都該有相等的待遇,為什麼要重男輕女,這是使她感覺不平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