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謝仕淵:記日本新開幕的市原歷史博物館


今天歷博的西谷館長帶我到千葉縣市原市參觀市原歷史博物館。市原在戰後以來,成為京葉濱海工業帶的一部分,鄉村地景迅速被工業設施取代,以至於到了二十一世紀,地方民眾有強烈的渴望,成立自己的歷史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在去年底才開幕。

十年前我很喜歡參訪日本的國立博物館,學習成分多,但臺灣的國立博物館,這十年來成長不少,許多技術能力已經沒有太大差異,所以這幾年我的興趣都是看各種類型的地方博物館。

市原歷史博物館一如類似尺度的地方館,累積半世紀的地方史是穩定的知識基礎,特別是考古資料,至於展示方面表現的中規中矩,該是複雜的歷史知識,都能被收納進那些平面的圖表文中,物件陳列的邏輯,該看見功能性或者該發現差異性都很清楚,展場空間的機能性好,常設展的布展模組化設施與隔間彈性都很高。常設展跟預期的差不多。

倒是歷史體驗館令人驚訝,這個博物館分成展示館與體驗館,乍看之下並不合理,這兩種模式,現在經常被收攏在一起。但我走進體驗館,馬上感到驚奇,這是一座室內槌球場改造的體驗型空間,鋪面地上都是自然的沙土,氣溫宛如戶外,存在幾項尺度大的設施,如用著原材料所搭建的不同時代的住屋、古墳、考古沙坑,同時還有個提供教育活動需求的教室。

舊空間的新功能,一直是我認為解決地方博物館硬體發展的重要策略,但這個因為土地、氣溫與自然建材而帶來具有自然氣息的場域,還是讓人感覺著很不同的「體驗」。

我才明白兩館分開的必要,也重新思考博物館體驗的環境條件,可以創造不同的身體經驗,讓人更接近想要表達的文化展示。

今天我們看到館員與志工帶領的勾玉的體驗活動,真真實實的一方軟玉,花一小時做成一枚勾玉,我跟西谷館長看了都覺得好玩,這種具體的工藝體驗,不是玩具,也不是理念型的傳遞,一切都在經過設計的真實的體驗中發展,這件事很基本也很簡單,但提醒了我們不少的事。

我們的博物館事業,這幾年弄了不少科技展示,我自己覺得這在博物館發展進程上,是跳躍的,那些展示需要大量的研究支撐,但這個事情基本上沒有發生,其結果大概就是把作為工具的沉浸,當成了作為目的的沉浸。日本的地方館這幾年也做了少量的數位展示,但服務內容的目的很清楚,在展示一把鐵劍的空間中,數位展示把這把劍的細節做了不同拆解,清楚而完整,空間設計也讓這把劍有了不俗的氣氛。

我摸了一下磨製勾玉的過程中,用於洗滌石塵的水,跟外頭的氣溫一樣,只有十度,繩文時代的人,冬天打製石器應該就是在如此的環境中吧。

對了,這個館的館長,是在市原做了五十年考古研究、御茶之水大學名譽教授的鷹野教授,日本經常見博物館研究員與大學教授退休後,協助不見得是法人體制的地方博物館,這個制度如何可能,我認為是解決博物館專業的可行方法…

我們參訪兩小時後,才到房總半島的保田漁港,在漁協直營的食堂吃龍蝦(保持專業性這個就不放照片了)….有認真工作的星期六!

原文出處 謝仕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