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老番的台灣史:雞籠山淡水洋


雞籠山淡水洋:地名的野生思考(二○○)

日前雞籠曹善人來信,有討論到地名中的「洋」字,他已在臉書發表,老番不怕被罵番顛,還是再而三碎碎唸要學生切記文獻解讀的幼工必須隨時演練。

十七世紀初明人張燮《東西洋考》中「雞籠山、淡水洋,在彭湖嶼之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云」之段落,要如何解讀?後續踵事增華者,如清人《讀史方輿紀要》、《續文獻通考》的解讀正確否?

講簡單一點,張燮所提之「雞籠山」與「淡水洋」,是否直接照字面意義指一山,即雞籠(基隆)山;一海,即淡水洋(北部沿海)?若是,真的有一地區(東番)是用沿海與山頭來命名,這合乎傳統地名稱呼慣例?北部沿海真的以前叫淡水洋,那黑水溝又是啥回事?

老番在去年拙作《近代初期臺灣的海與事》中已運用古典派文獻解讀方法,提出「淡水洋」的「洋」,還是屬閩粵漳潮泉的語意,意指「平原」,所以文獻會有「其『洋』無君長徭賦」之敘述。其他實例,有如今天臺中平原,歷史文獻言「東北為猫霧捒諸山,中開平洋,良田萬頃,為邑治一大聚落也」;中國廣東潮州的「南洋」,不是今天的南洋(東南亞),同漢字,不同世界。

匆匆筆記這則短文時,助理貴美來信說老番的《近代初期臺灣的海與事》再版,呴呴,老番真的很想再出修訂詳細版……,學生們!文章要多寫啊,以免歷史論述被多寫多贏佔領。

原文出處 翁佳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