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灌籃高手》電影版,頭幾分鐘我就哭了,原來宮城的擔子這麼重啊,我二十幾年來,漫畫看了十幾遍都不知道……(畢竟以前都沒說啊)井上雄彥好樣的!
(以下有大量電影劇情洩漏。)
這部漫畫改編的電影,採用了「二度發酵」的手法。第一度發酵,是漫畫呈現的樣貌,主角是櫻木花道跟流川楓,最後的高潮是死對頭的兩人基於對籃球的熱愛、對勝利的執著而合作無間、短暫和解。
26年過去,始終未被動畫化的「山王篇」,過程已經被粉絲看了滾瓜爛熟,成為了不朽的經典。那我們不禁懷疑,在當代的3D技術還原漫畫場景並賦予強烈動感之外,「動畫電影」還能做到甚麼?
即使觀影前會擔心「如此熟悉的劇情,經過了這麼多年,我也老了,再動感也感動不起來。」我們還是走進了電影院。這就是灌籃高手的魔力--即使有失望的風險,還是要買一張電影票。
沒想到井上雄彥這麼大膽,竟然改採宮城良田的視角(被網友戲稱為《宮城傳》),進行了主題的二次發酵。
二次發酵的主題異常沉重。
如何面對至親的死亡。
電影版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跟2020年的武漢肺炎之後,給灌籃高手賦予了新的時代氣息。
宮城良田9歲的時候,父親過世,大他3歲又同一天生日的哥哥宮城宗太--關鍵的新角色,看著悲傷的母親,給弟弟宮城良田打氣,哥哥宗太做家裡的「隊長」,弟弟良田要做「副隊長」。
很快的,宗太海難驟逝,不久,良田一家人從沖繩搬到了神奈川。
宗太是MVP等級的少年球員,良田崇拜他,跟他學習,直到他死後,還是不斷練球來紀念他,追趕他。
然而,母親看到籃球就想到宗太,心就會痛。
母親想要「忘記宗太重新開始」,良田想要「把宗太一直放在心理奮戰」,母子關係劍拔弩張。(這時我們才知道良田叛逆的由來。)
良田一度對籃球感到疲累,太辛苦也太孤單。國中的他在球場獨自練球,旁人不敢靠近,直到三井壽過來用球技電了他一下。宮城良田從三井壽的身上,看到死去的哥哥。
這段新增劇情圓滿解釋了,為什麼宮城跟三井要大打出手,為什麼宮城對三井的墮落如此憤怒--那是眼見偶像墮落時的不甘。
山王戰開打前,宮城良田抱著視死如歸般的氣魄,異常隆重的跟母親像告別一樣寫出真心話。
一開始,宮城腦中浮現的,是愧疚,為什麼死去的是哥哥,而不是整天給家裡添麻煩的自己。
宮城把信紙揉掉。這樣的情感是真的,但在更深層還有更真的。
那是對母親的感謝。
即使母親看到籃球會想到哥哥,會痛苦,母親還是沒有阻礙宮城透過籃球來追憶哥哥。
母子兩人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悼念亡者,即使在「遺忘」與「記憶」之間南轅北轍,互相衝突,拉扯,卻還是彼此尊重。
面對了自己的心情的宮城良田,在肉體跟心靈的成熟度上,已經超越了心中的偶像宮城宗太。在山王戰中,宮城控球帶領球隊,成為了真正意義上「隊長」。
宮城透過奮戰不懈,幫哥哥完成了兩個未全之夢:第一個,是成為家裡的隊長支持媽媽;第二個,是成為湘北的隊長打敗傳奇山王。
宮城在球賽中戴了兩個護腕,一個是哥哥的紅色護腕,一個是自己的黑色護腕。在球場上,他彷彿讓哥哥的靈魂寄生,讓哥哥體驗到如何在大困境中擊敗強敵。
宮城良田在比賽中,跟自己和解了。他超越了哥哥,他不再責怪自己的無能,他不再是「不能跟哥哥一樣優秀的次等品」,他是他自己,是全國第一的控衛,宮城良田。
26年前,我國小升國中,前三喜歡的角色是櫻木、三井、流川。
26年後,透過電影版穿插的全新故事,以及,我年紀大了,開始懂得欣賞宮城。
宮城當時高二,對位的是身經百戰,戰無不勝,高三的深津。
以前只看到流川、三井的火力,櫻木的籃板跟死志。
現在一想,宮城遭遇的是全日本最強的控衛深津,甚至是全場包夾。他心態幾乎沒崩過,即使有失誤也馬上穩住陣腳。
這場激戰中的湘北球員都經歷了爆發、挫敗、低潮、調適與再爆發,只有宮城從頭穩到尾。
漫畫中原本不起眼的宮城,在電影版中的視角,讓長大的我們發現,英雄有時候是不起眼的.默默支撐著大局。
父親死亡,哥哥死亡,母親想要忘掉一切,宮城把汗水混合著淚水,反覆的鍛鍊球技,用自己的成長,跟記憶中的死者共存。
活下去,完成死者沒完成的願望。
漫畫版的一次發酵,是少年們求勝的夢想與堅持。櫻木希望晴子愛他而練球(最後愛上籃球);三井希望找回國中的自己,挽回荒唐的時間;赤木跟木暮苦撐三年,只希望球隊能湊到五個願意拼鬥的好球員;流川希望成為最強的球員。
電影版的二次發酵,焦點都在宮城身上。他透過努力,面對了至親的死亡,在死亡中蛻變,還去了美國打球。(這實在超乎漫畫迷的想像,但按照電影鋪排下來,卻又異常的有說服力。)
宮城一直是隊上最矮,乍看之下最平凡。每個凡人都會遇到至親的死亡,敵人不只在球場上,還在於死亡本身的衝擊力,讓人想遺忘一切。
宮城其實並不平凡,他走了一條很艱困的路。很多人遇到宮城的處境,可能會放棄籃球吧!
人到了中年才知道,原來最大的熱血,是溫柔地記得那些離開我們的人。
原文出處 溫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