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總統宣布兵役恢復一年,國共兩黨齊聲指罵是在「挑釁」。趙少康、朱立倫除反對一年兵役外,強調兩岸要「對話」、「和談」。
我們從來沒有不對話,對話是站在平等立場;「和談」更非自廢武功的屈從。
說到和談,史例繁多,如中國南宋與金帝國的「紹興和議」,足堪借鏡。
金人擄走宋朝的徽欽父子檔皇帝(即靖康之難)後,接續政權的趙構(南宋高宗),對北邊金帝國的女真民族一心委屈求降。他用專門討好金國的秦檜為相,與金國有兩次「和平協議」,第一次在1138年,宋向金稱臣。
雖取回豫、陝之地,但兩年後金國就撕毀協議,出兵再佔舊地。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金國備感壓力,於是要求專替金國內應的宰相秦檜除去岳飛,以此為議和條件。岳飛在未被處死之前曾上書對於「議和」表示異議,痛陳「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但宋朝為了怕刺激金帝國,連栽種在宋金邊界的柳樹都下令砍除,豈敢留著岳飛刺激金國?岳飛被處死後,第二次和議終於在一一四一年完成,宋向金奉表稱臣,年納貢銀。但和平只維持十九年,一一六一年金帝國撕毀和平協議,再犯宋帝國。
紹興和議有沒有給後人歷史教訓?那要看站在誰的立場看歷史。以宋帝國的立場看,這教訓還不夠嗎?但是以金帝國來說,他們運用和議的騙術,讓宋來消除我的大患岳飛,這招和議是成功的。
二次大戰前,擔心希特勒野心擴張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一心想著「避戰」,三度親赴德國與希特勒會談,他還天真說「希特勒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一九三八年九月張伯倫促成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的「慕尼黑協定」,讓納粹德國取得捷克的蘇台德地區,以防止希特勒對歐洲的擴張。
然而不到一年,希特勒就翻臉進攻捷克、波蘭,二次大戰爆發!這段歷史,有沒有給後人歷史教訓?站在英國的立場,這段歷史給「避戰求和」的張伯倫重重打臉!也誠如邱吉爾的名言「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屈辱,可是屈辱之後,仍要面對戰爭」;但站在納粹德國的立場,這招騙術還真管用。
前面兩個為避戰求和的史例,如果沒有給國民黨任何教育作用,那麼請直接看看中共玩弄和議的史例:
一九五一年中共和西藏簽和平協議,之後不久解放軍大舉入境屠殺,達賴喇嘛流亡海外。
一九七九年中共和越南簽和平協議,隔天就兵分四路對越南發動「懲罰戰爭」!
一九八四年中國與英國簽《中英聯合聲明》,承諾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讓香港維持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保障港人的自由人權。然而香港回歸後,民主自由逐步受壓,引發二〇一四「雨傘運動」、二〇一九的「反送中運動」…,死傷慘重!中共一口「歷史文獻」說,把《中英聯合聲明》撕碎!
對於前面中共玩弄和議的史例,國民黨得到什麼教訓?莫非你們是站在侵略者、宰制者(中共)的立場,而不是站在被侵略者、被宰制者(西藏、越南、港民)的立場?所以認為協議是成功的?果真如此,那就請再看看國民黨本身與中共的「和談」經驗: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雙十協定」(1945.10.10),開頭就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以對話解決一切爭端。長期合作,以和平、民主和團結為基礎,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接著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有「重慶和談」(1946.1.10),結果呢?國共內戰夾在國共和談之間打打談談,最後國民黨軍兵敗山倒,敗逃來台!
給國民黨看過這麼多和議的史例,而國民黨仍反對台灣備戰,只要對話求和,這是何道理?我終於醒悟,原來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是站在同一立場,亦即中國立場,而非台灣立場。他們和秦檜一樣,在岳飛抗金勝利的大好情勢下,竟然壓制抗金民氣,殺岳飛,簡直在執行金帝國政策,淪為金帝國代理人。國民黨難道是現代秦檜嗎?
原文出處 李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