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共匪:左派、烏托邦與馬克思主義的未竟之業】
作者:楊碧川。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22/12/2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7076842。
叢書系列:新國民文庫。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
內容簡介
共產國家為什麼失敗!
是「共產主義」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社會主義歷史研究者楊碧川畢生心血之作
風靡一時的共產主義 蔚為潮流的無產革命
近代追求一個公平正義社會的機會
世界共產興衰史的赤色狂潮與蔓延
=========
★共產主義國家曾經擁有全世界1/3的人口數及26%土地面積的統治範圍,為何今日它們都消失了呢?真的是「共產主義」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假反共之名,行獨裁之實」的資本家們真的討厭馬克思嗎?其實他們可能打從心底感謝著馬克思、列寧、托洛茨基與毛澤東們。罪過都怪馬克思?他到底錯在哪裡?
★共產主義興起與擴張的原因?是無產階級的思辨革命大勝利抑或是專制帝國的暴政與腐敗所導致?
★「共匪」是什麼?「共產主義」的本質又是什麼,而在民主時代下,共產黨何以走完它最後的使命?
=========
【關於本書】
19世紀末,馬克思及恩格斯建構出的共產主義橫空出世,成為近一百五十年與資本主義抗衡的力量,也進而將整個世界一分為二。紅色世界的起始最早能追溯至巴黎公社,而在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後,隨即無產階級革命的火苗便點燃至全世界,擴展成近代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共產世界。
以最真實的筆觸論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如何從紅極一時的左派革命先鋒、推翻王權、瓦解帝制建立國家,卻轉而成了階級鬥爭、集權專制的吃人政權政黨。探究共產主義如何從理想理論成為「人」的鬥爭工具,使共產國家走向現今的「變調」與「質變」。
全書概述共產主義思想發展的情勢脈絡,試圖探究「共產主義」的本質,從19世紀80年代一路闡述到20世紀90年代,講述橫跨將近百年、包括歐亞美非各國的共產黨發展歷史,書寫世界各國受到共產黨影響的情勢發展,以及爬梳共產黨國家與共產黨的發展與困境。
=========
本書特色
※概論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共產主義的發展脈絡以及共產國家衰退興亡史。
※精闢分析共產國家的發展過程,是如何從帝制王國走向革命推翻,或從多黨競合再到一黨專政。
※科普共產世界與共產黨的興衰流變史,適合對共產黨史有興趣的初心者的入門書籍。
※評論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各國共產黨的興亡史,簡述各國共產黨領導者面臨的國內困境與國際情勢。
=========
作者簡介:楊碧川
作家、社會主義研究者、歷史研究者、台獨左派,筆名楊默夫、高伊哥。
1949年12月生於新竹市,台北市東方中學畢業。20歲時涉及「飛虹會事件」,坐政治獄七年。出獄後曾做工維生,同時自修台灣史、社會主義思想史。
現專事寫作、學術研究,並於各大專社團講授台灣史及社會主義思想史。已出版作品有:《台灣歷史辭典》、《簡明台灣史》、《台灣歷史年表》、《世界史辭典》、《漢江怒潮》、《毛澤東傳》、《獨立革命的世界史:一百個民族解放運動故事》等書。
=========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追求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1. 社會主義
2. 馬克思
3. 馬克思主義的未竟之
第二章 國際社會主義運動
1. 德國社會民主黨
2. 修正主義的震撼
3. 社會主義運動的黃金時代
4. 天下第一的「女共匪」盧森堡
5. 職業革命家革命的黨
第三章 無產階級革命專政
1. 從二月到十月革命
2. 從內戰到新經濟
3. 歐洲紅色革命的幻滅
4. 列寧創立第三國際
5. 殖民地解放戰略
6. 蘇聯的建立
7. 列寧最後的鬥爭
8. 什麼是列寧主義
9. 埋葬托洛茨基主義
10. 第三國際
11. 日本共產主義運動
12. 中國共產黨的悲劇
13. 毛澤東思想掛帥
第四章 史大林主義
1. 急速工業化
2. 特務戰勝了黨
3. 被背叛的革命
4. 西班牙內戰的悲劇
5. 第三國際的解散
6. 托洛茨基建立第四國際
7. 史大林元帥
【附】台灣共產黨
第五章 冷戰時代
1. 冷戰體制
2. 蘇聯控制東歐
3. 戰後亞洲共產主義運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
5. 毛澤東思想
6. 胡志明領導越南獨立戰爭
7. 美國的反共狂潮
8. 毛澤東的不斷鬥爭
9. 土法煉鋼
10. 中蘇共開始矛盾對立
11. 中蘇決裂
12. 越戰
13. 拉丁美洲的馬克思主義運
14. 美國扼殺拉美革命
15. 古巴革命
16. 獵殺格拉瓦
17. 拉美的困境
18. 歐洲共產主義
第六章 動亂年代
1. 布里茲涅夫體制
2. 印尼九三○政變
3. 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4. 波蘭改革的破產
5. 布拉格之春
6. 造反派學生風暴
7. 日本學生「全共鬥」
8. 拉丁美洲的紅色政權
9. 左派游擊隊
10. 印度支那赤色陣營內訌
11. 共產主義在非洲的興衰
12. 鄧小平體制
13. 蘇聯入侵阿富汗
14. 波蘭團結工聯
第七章 蘇聯東歐變天
1. 蘇聯的轉型失敗
2. 戈巴契夫的新思維和改革
3. 波蘭團結工聯執政
4. 匈牙利的新時代
5. 柏林圍牆倒塌
6. 布拉格遲來的春天
7. 羅馬尼亞革命
8. 保加利亞劇變
9. 阿爾巴尼亞
第八章 蘇維埃帝國瓦解
1. 戈巴契夫內外交迫
2. 民族矛盾的火山爆發
3. 波羅的海三國獨立風波
4. 最後的轉折
5. 蘇共28大前後
6. 立陶宛危機
7. 主權鬥爭
8. 八一九政變
9. 獨立國協
10. 俄羅斯聯邦
【附】第四國際的活動
主要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列表
=========
序
在中國人(包括被國民黨反共教育洗腦的台灣人)的眼中,「最壞的匪」即思想上的叛亂犯。不論你喜歡或討厭他,馬克思至今仍是屹立不搖的思想巨星,如果沒有他那令資產階級痛恨的共產主義思想,就沒有20世紀近70年的,擁有全世界1/3 人口及26%土地面積的紅色世界的出現。歐美資本家們打從心底就感謝馬克思、列寧、托洛茨基、毛澤東們,因為他們偉大的貢獻—暴力革命—使資產階級統治者振振有詞地強化剝削與鎮壓無產者,「假反共之名,行獨裁之實」(宋慶齡罵蔣介石的話)積累財富、繼續愚弄憨百姓,造成日益深刻的貧富差距的不平等世界。
所有罪過都怪Dr.Marx,他到底錯在哪裡?
=========
內容連載
1.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Socialism)源自拉丁文Socialis(社會的、即同伙,善於交際)到1830 年代,歐洲人把社會主義假設成一個強調合作、反對競爭、主張協調、反對自私自利,要消除現有社會罪惡,尤其反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願景。烏托邦 自古以來就有一些人追求一個不再被統治者壓迫,剝削的公平正義社會理想,柏拉圖(platon,427~347BC)的《理想國》把人分為具有智慧的治國者(哲人王),具有勇氣的戰士和具有節制且安分守己的平民,三種人各司其職,他們所實踐的道德就是政的表現,這麼一來,這個正義王國終究將成為極權國家。
16 世紀英國大法官莫爾(Thomas More,1478~1536)眼看權貴、地主圈地養羊以追求羊毛利潤,迫使失去土地的農民流離失所,淪為乞丐,盜賊、娼妓而備受鞭打、烙印、監禁,敢怒不敢言,只好用拉丁文字寫了《烏托邦》(Utopia,1516)痛批「羊吃人」的社會亂象,他期待建立一個人人勤儉刻苦,摒棄私產和金銀財寶,共同勞動的理想社會,開創了近代歐洲社會主義思想的先河。
17 世紀義大利出現一位奔走義大利獨立的神甫康帕內拉(Thomoso Campanella,1568 ∼ 1639),他坐牢25 年,在獄中寫了《太陽城》(Civitas Solis,1602),期待出現一個「太陽」的明智哲人王統治世界。
法國查理曼大帝的後裔聖西門伯爵(Claude H.Saint-Simon,1760 ∼ 1825)把社會矛盾概括為「勞動者和遊手好閒者之間的對立」。不過他卻把工廠主、商人、銀行家都視為廣義的勞工,以區別於貴族、神甫、高利貸的「遊手好閒者」。這位爵爺幻想建立一個「實業制度」(SystèmeIndustriel),由實業家、科學家和藝術家共同治理社會,排除一切不事生產者參政的權利。不過沒有任何一個實業家理睬他那理性的呼籲。傅利葉(Charles M.Fourier,1772 ∼1837)被1789 年大革命摧毀了辛苦掙得的財產,此後40 年一貧如洗。他期待建立一個由1,600 人組成的「方陣」—法朗吉公社(Phalange),人人把勞動當作快樂,天天換工作以滿足多樣的興趣。直到去世前,他每天中午坐在飯桌旁空等慈善家的出現。不過傅利葉的信徒孔西得朗(ParV.Considerant,1808 ∼ 1893)致力宣傳導師的理念,1830年代發刊《地球報》,風靡一陣子,甚至影響了俄國革命主義派。
英國工人歐文(Robert Owen,1771 ∼ 1858)從小工當到500 個工人的老闆,1800 年開始在自己的工場縮短工時為10 小時,提高工資,禁止9 歲以下童工,設立比市價低1/4 的員工福利社,辦托兒所、夜校。他名滿天下,名利雙收,卻在1824 年帶4 個兒子去美國印第安那州(Indiana)買下3 萬英畝土地, 建立「新和諧村」(New Harmopy Community of Equality),兩年後失敗回家。歐文太樂觀的以為可以在地上建立一個聯合勞動、聯合消費、聯合保有財產的公社,並由此締造出一批誠實、正直、勤勞和集體勞動的「新人」。由於他的努力,促成1833 年第一個「大不列顛與愛爾蘭全國產業部門大聯合」成立,象徵英國開始有了總工會的全國性大會組織。
這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教育與宣傳才是主要推動力,他們並未想到「造反」也沒考慮如何組織、動員群眾起來反抗;但他們關懷弱者的心胸,豈是其他飽食終日的資產階級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