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熊秉文:《正義迴廊》影評| 香港電影新高度


近年多了不少年輕導演執導他們的首部劇情片,為香港電影注入了一股多元而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新動力。

在今年公映了的眾多本地作品之中,筆者最喜愛《飯戲攻心》和《正義迴廊》,兩部電影都提醒我們,劇本和選角的重要。《正義迴廊》更是近年一大驚喜奇片,由劇本、演出、執導、製作都絕對超班,為香港電影——特別是奇案片和法庭戲——開闢了新的高度與局面。

香港有很多為電影夢堅持了多年的年輕人,近年不少作品的導演,都可能等了很多年才終於有機會執導他們的第一部長片。《正義迴廊》的導演何爵天就足足等了十年,我十年前,有緣在自己舉辦的電影節裡,放映他的畢業短片《FOUL》,更特別安排在開幕節目中放映。同場放映的包括當年在奧斯卡、康城和柏林影展的得獎短片,可想而知,《FOUL》是多麼的高水平。但在香港拍電影當導演就是這麼難,等一個機會,往往要等很多年,期間可能要經歷夢想被磨蝕的鍛煉,捱過了,夢想不死,就是你顯露真功夫的時候。

多元多變一新耳目
《正義迴廊》故事靈感源自一宗發生在2013年的大角咀雙屍奇案,至今仍備受大家討論。張顯宗(楊偉倫飾)自命聰明過人,卻備受父母和兄長所看不起,他在某次面試時遇上智商低於常人的唐文奇(麥沛東飾),後來二人於寓所內殺害張顯宗的父母,並把屍體肢解。事件被揭發後,二人皆否認謀殺,並分別由大律師吳冠峰(林海峰)和游嘉莉(蘇玉華飾)代表二人上庭辯護。檢控官朱愛倫(周文健飾)與兩位大律師各有立場,各施各法。九名來自不同背景的陪審員,同樣就著案情有著不同的思辨,庭上庭外,盡是沒法分清忠奸對錯的疑惑與謎團。

《正義迴廊》由曾經執導《踏血尋梅》的翁子光監製,雖然兩部電影都是肢解奇案,但兩者在風格和處理上都截然不同。《踏血尋梅》是一個典範之作,《正義迴廊》就完全令觀眾——特別是看香港奇案片長大的一群——對同類型題材的香港電影一新耳目。從沒有想過法庭戲可以這樣處理:多元多變,那是以往很多香港同類型題材電影裡沒見過的呈現方式,我邊追看,心裡邊大呼過癮。

多層次觀賞與思考
電影的中、英文名稱《正義迴廊》(The Sparring Partner)是兩種與電影主題與內容有關的解讀。前者是在一種思辨中兜兜轉轉,不停地推論、推翻與推斷,是一種拆解與拆毀,然後重組與重建的過程。後者意指「友好爭辯的對手」或是「拳擊練習的陪練員」,既可以應用在張顯宗和唐文奇的關係上,又可以是指兩位大律師在辯論上的互補,更可以放在陪審團的互相討論與對照上,多方面都有著不同層次的思考。事實上,《正義迴廊》在劇本的多層次處理,人物個性的複雜性,都絕對值得進場一看再看,思考再思考。

近年有不少本地電影,找來公認好戲的演員主演,卻很多時只看到他們在很用力地演戲,顯示自己功力多深厚,到頭來其實是各有各演,忽略了跟其他演員的互動與平衡。《正義迴廊》在選角上極之成功,每個角色都是那麼立體,每個演員都演活各自的人物,就連群戲也是相互配合、互補互助,令每場戲都是那麼亮眼,精彩迷人。

原文出處 am73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