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姚惠耀:【不是生為男人,而是演成男人:談陳亞蘭獲男主角獎一事】


2022年第57屆金鐘獎,除了最佳女主角謝盈萱口誤一事,陳亞蘭得到男主角獎,引發許多討論。多數留言看起來是正向的恭賀,僅有少數質疑陳的性別不正確,這是否代表臺灣社會接受一種更開闊的性別想像呢?

事實上,許多戲劇早已有豐富的性別越界表演成果,歌仔戲也是如此。

性別這件事,不是長了雞雞就是怎樣怎樣,沒有雞雞就是怎樣怎樣,而是被表演出來了。就像陳亞蘭演嘉慶君,吳慷仁演媽媽桑,男人、女人是可以被演出來的。但「演性別」的,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員,而是我們每個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的事。從翹腳的方式、尖叫的聲音、聊天的內容,都是在演男人/女人/gay.etc,演出符合社會、社群期待的摸樣。

當然,只要是演戲,就不會有人可以完美,沒有人可以是那個完美的男人/女人/gay.etc的形象。但「完美」是重要的,它創造出不完美但合格的、不合格的男人/女人/gay.etc,讓我們在階序的關係中互動,追求且崇拜完美,鄙視那些不完美的表演、身體。

回到金鐘57,我們到底突破了什麼?沒有突破什麼?陳亞蘭以嘉慶君角色成為男主角,是以沒有雞雞的身體,演出有雞雞的身體被期待的事情。但男主角/女主角的區分,意味著,有雞雞的表演跟沒有雞雞的表演,仍然是兩套模式。

或許,在男女之外,還能有其他分法,就像吳慷仁不是演出有雞雞、沒有雞雞的樣子,而是演出寶寶的樣子,就像謝盈萱不是演沒有雞雞該有樣子,而是演「俗氣」的樣子。

原文出處 姚惠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