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規模6以上的地震已經遠超過平均值,台東縣關山鎮17日規模6.4地震,是今年第7個規模6以上地震,也是今年第二大,僅次3月23日發生在瑞穗、玉里外海規模6.7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已發生超過19個有感餘震,規模最大達5.5,未來2天內仍有規模5以上餘震發生機率,7天內都有規模4以上的中、小型餘震發生機率,提醒民眾留意。
陳國昌說,這個地區發生這麼大的地震是「非常非常奇怪的事情」,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構造存在,歷史上在這個地區,從1973年以來,總共也只有7次地震規模超過5.0,其中只有1次規模超過5.5,在1998年,所以這裡的地震非常稀少,從地震的分布也看不出來之前有破壞性的、明顯的破碎帶存在,唯一比較有關聯就是池上斷層,但要等地調所到現場觀測,才能確定是否與池上斷層有關。
今年規模6以上的地震已經遠超過平均值,昨天是今年第7個規模6以上地震,陳國昌說,規模6以上地震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確實發生得比往年頻繁,也遠超過往年平均值,絕大部分都發生在東部;而過去20年,每年平均大概2到3個,今年已經有7個,但是否代表要進入新的一輪地震活動期,仍有待觀察,現在做判斷還太早。
昨天地震發生後,氣象局隨即對花蓮、台東發出「災防告警系統(PWS)」簡訊,陳國昌說,因為震央就在台東,大概在花蓮北邊及台東南邊靠近屏東,都能在搖晃前5秒以上收到,其他地區能提早多少秒收到,主要看距離震央遠近。
氣象局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今年至今,地震釋放的能量已經超過8顆原子彈,比過往1年平均值還多,算是把2017年至今這段時間累積的能量多釋放一些出來。
郭鎧紋說,台灣一年正常來說,要有4個規模6以上的地震,才算是比較正常的情況,過去在2017年到2019年發生大地震是比較少一些,2017年規模6以上1個、2018年3個、2019年2個,而2020年5個、2021年4個,比較正常但也沒有比較多,直到今年至今已經有7個規模6以上地震,看起來是有過去這段時間累積的能量,多釋放一些出來。
對於後續餘震,郭鎧紋說,根據他觀測地震的經驗來看,在一個地震序列裡面,最大的餘震規模通常都比主震小0.5以上,像是今年3月23日規模6.7的地震,最大餘震規模就是6.2,以前921大地震規模7.3,後續最大餘震是6.8,判斷17日這起地震,餘震一定超過10個以上,但應該都不會到規模6以上。
被問到強震發生在陸地上,而不是在海上,在過去資料來看是否罕見?郭鎧紋說,台灣就位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板塊推擠過程中,除了東部外海,台東縱谷、海岸山脈、中央山脈東側等,本來就都有機會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過去也都曾經發生過。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