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影)許慶雄主講「民主國家與憲法」(字幕版)


00:00 陳儀深館長開場
05:11 演講開始–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有憲法
26:37 保障言論自由
43:05 「中華民國」是什麼
56:28 自我主張一個中國的核心證據
1:14:21 「中華民國」為何對臺灣形成重大危害?
1:29:38 結論
1:39:17 QA時間
1:51:14 館長提問與回饋

專題名稱:民主國家與憲法
主講人:許慶雄(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
時間:2022年7月14日(四)14:00~16:00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世界上的國家都會有憲法,但是只有50多國是有民主法治憲法的國家。國家與憲法之相互關係為何,為什麼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有憲法?

為什麼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在臺灣實施,使臺灣無法成為有憲法的民主國家,甚至對臺灣形成重大危害?

「中華民國」是什麼,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都認定「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為何臺灣各界人士都不知道?

臺灣維持現狀是自己否定是國家,甚至自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憲法才能使臺灣成為國家。

臺灣憲法學會許慶雄教授將以事實證據、學理分析說明這些問題。

活動報導:
「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有憲法。」

聽到這裡小編心想:什麼!這是什麼順口溜?

說到憲法,原來許教授想說的是:

1.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有憲法「條文」。(例如:英國雖然有憲法,但並未設立條文,而許教授的意思是,其實憲法的實質效用,遠比是否有條文來得重要。)

2.憲法內容必須具備現代立憲主義的基本原理。(亦即權力分立、保障人權以及國民主權。)

3.理解憲法條文的意義、實施、具體產生作用及保障效果。

「言論自由V.S.自由言論」

許教授認為,現在的臺灣,其實還有可以繼續朝向民主進步的空間,他認為知識的傳遞所仰賴的媒體,應該要能夠更客觀中立,他以日本的NHK以及英國的BBC作為例子,希望臺灣也朝向「公共媒體」的方向前進。而他所謂的公共媒體,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具備使命感。
2.保障人民「知」的權利。
3.媒體的所有者、經營者以及記者,三者各自獨立而不會受到其他勢力箝制。
「新政府還是新國家?」

談論到國際局勢,比起以往史學角度,他從政治學的觀點說明,其實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滿清被推翻之後,都只是成立新政府,而非新國家。

新政府與新國家的差別在於,新政府還是保有原先政府的一切權利,新國家則尋求另一種全面的新生。許教授以歷史上重大的兩個革命運動說明,法國大革命(1789)與美國獨立運動(1776)解釋:前者在歷經革命之後,產生的政府是法蘭西第一共和(是一種政治體制);而美國獨立運動後成立的則是脫離英國而自立的「合眾國」。

循此,在聯合國承認北京政權為中華民國的代表時(許教授認為中華民國並未退出過聯合國,只是由承認臺灣政權轉為承認北京政權。),生長在臺灣的人民一直想以「中華民國」的名稱加入聯合國,對聯合國憲章而言,本身就是一件窒礙難行的事件。

「熱血、激昂、有條不紊。」

從許教授的演講感受得出他滿腔的熱血與縝密的邏輯,即便他的言論對於立場不同的人而言,如刀光劍影般銳利,但他內心渴求的是不再獨言,而是有更多人與他交心。

「或許有人反對他的立場或者他的言論,但反過來說,有人反對、有人贊同、有人抱持中立態度這點,不正是代表每一個言論都能夠被包容,彰顯出民主國家進步的象徵,也是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體現。」

原文出處 國史館線上講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