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見個案感染傳染力較高、具免疫逃脫特性的Omicron BA.4與BA.5,雖然是境外移入,但仍示警變異株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預估目前群體免疫對於BA.1與BA.2的保護效果,會長達3、4個月,甚至更久,才會出現下一波疫情,但效果要維持下去必須嚴密監測疫情趨勢、提高疫苗接種率。
羅一鈞指出,目前初步研究顯示,BA.4與BA.5較BA.1與BA.2大約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其中BA.5從占比來看,不論在美國或英國均略高於BA.4,看起來會再高一點,但均不像先前從Delta轉換成Omicron的倍數成長。
專家觀察BA.4與BA.5於1、2月在南非出現,卻直到4、5月取代成為主流株,且儘管歐美也有逐漸取代BA.2的趨勢,但傳播速度與規模有待觀察,目前在英國占比約12%至18%、美國占比約6%至8%,都是低於2成的情形,後續走勢仍要觀察。
外界關注國內群體免疫對於BA.4與BA.5是否無效?羅一鈞解釋,南非於去年11、12月主要流行BA.1,直到今年4、5月出現BA.4與BA.5疫情,歐美則是12、1月以BA.1為主,目前流行態勢為BA.2,因此預估群體免疫對於BA.1與BA.2的保護效果,會長達3、4個月,甚至更久,才會出現下一波疫情。
羅一鈞指出,目前不會有完全沒有交叉保護力或所謂無效的情況,但當染疫或打疫苗後的保護衰退,又出現其他可能傳染力較高、具有免疫逃脫特性的變異株流行時,就可能有下一波疫情,因此一方面要嚴密監測疫情趨勢,另一方面提高疫苗接種率,讓群體免疫效果可以維持下去。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