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約國中時期開始看漫畫,學校附近開了家小漫畫店,同學間合資出錢租漫畫,幽遊白書、灌籃高手、金田一之類的大眾作品,然後大家輪著看,這大概就是共享帳號的濫觴XD,不過漫畫店老闆應該沒什麼生意頭腦,英明國中(母校)在當時可是升學名校,每年能產出超過200人以上的雄中、雄女,學校課業重到靠北,怎麼可能有多餘的時間看漫畫,因此我和朋友們也只看了一陣子,漫畫店後來也兼賣動漫周邊商品、盜版動漫原聲CD(我的第一片久石讓作品-Piano Story 1,還是在那邊買得,真的是神作),後來甚至還有小瑪莉機台,算是多角化經營了。
.
之後真的比較開始定期租看漫畫是大學時期,漫畫店以及看小說、漫畫的風氣也是從那時期開始萌芽,彼時風氣之盛,讓各漫畫店使盡渾身解數讓顧客更加忠誠,推各種優惠的加值、會員方案,有的讀者喜歡追進度,所以寶島少年、JUMP炙手可熱,但是對於喜歡看單行本一次補完進度又不想要等待單行本的讀者,有些漫畫店會把十期的週刊拆裝成一本單行本提供給讀者先睹為快,然後單行本出來後,讀者也還是會非常死忠的再次租單行本來看。
.
那算是我最大量閱讀漫畫的時期,除了當時最暢銷的幾部作品,如火影、航海王、棋靈王、通靈王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從漫畫店老闆(娘)或是和朋友交流進而閱讀的經典或冷門漫畫。尤其漫畫店老闆(娘),不要看他們平時忙於店務,看似根本沒時間交流,但他們掌握全店書本的租閱,除了最熱門的那些,哪些作品歷久不衰,哪些作品受到某些客人的好評,甚至劇情的大概他們都瞭若指掌。
.
所以我很有幸能在青澀記憶裡收藏池上遼一《聖堂教父》、原哲夫《北斗神拳》、宮夏亞喜羅《魁男塾》、車田正美《聖鬥士》等時代經典,這些經典的影響力絕對令人無法置信。池上遼一的寫實畫風有種熟悉的既視感,正是因為它影響了港漫的畫風;甚至我曾經在車上播放《北斗神拳》的主題曲「愛をとりもどせ」,同車的老婆小妹的法國夫婿也能非常興奮的大唱「You は shock」(宅不孤,必有鄰),這些可能現在講出來都沒人知道甚至只聽過名字的作品,在當時即使不是線上的連載作品,卻依然會是每家漫畫店中的大英百科全書、康熙大辭典般的鎮店之寶。
.
在小漫畫店百花齊放時,出租店迎來另外一波高峰-加盟租書店,最有名的就是白鹿洞、錦成,但我以為輝煌的實體漫畫時代,也在這個時候由盛轉衰,加盟店有更大更寬敞的空間,在更熱鬧的門市地點,不只有漫畫、小說,還有雜誌、影音光碟,店內寬敞明亮、冷氣開放,活動式的書櫃以及各類最新最流行的書籍,吸引了許多非漫畫讀者,但是昂貴的店租、高經營人事成本都反映在租金上,租金昂貴不經濟,幾百元的租金看每幾本就沒了,原本租漫畫就只是希望能花小錢享受,又不需要買到一整本囤積在家裡。然而當物價上漲,租金也跟著不斷調升,漫畫身為一種可有可無的消遣,會被優先犧牲也無可厚非。
.
然而加盟店家本身也經營得很辛苦,並非賺得缽滿盆溢,為了配合加盟主的經營方針,其實加盟店家默默吞下不少無法拒絕的進貨成本。我曾經跟某個當時(約20年前)比較有交流的租書店老闆聊過,那個老闆是加盟皇冠出版社,光每月的進書成本,最高的時候將近三四萬,包括漫畫、小說、雜誌等,賺錢的是哪些書,一定是新書,以當時一本漫畫約70元,租一次10元,要最少出租7次才能回本,7次以上才開始有利潤。小說、雜誌的進貨成本更高,但是租金貴沒多少,要相對有更高的出租次數才能回本,雜誌還好,小說通常要能出租到回本很不容易,最難賺的就是舊書,某些很經典的漫畫、小說,雖然進貨成本很低但是出租率也很低,重點是大部頭動輒好幾十集至上百集的作品又很佔書櫃,壓縮到書櫃上架新書的空間,所以後期基本上都只放四五年至多十年左右的新書,再更舊一點的作品就看店內有沒有閒置書櫃可以擺放了,以上還是不計入水電、人事成本的情形,如果加盟店還有店租的話,那負擔一定更重,到頭來出租店只有新書,但是很多新作品其實沒那麼好看,甚至評價褒貶不一,同時期真正炙手可熱的作品就是那一兩套,所以有些新書也未必能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進書與否不是店家可以決定的而是加盟主強迫店家吞下去的,每個月大概就是一定要進這些數量、種類的書。壓垮出租店的最後一根稻草大概就是網路世代的來臨,很多對岸流出的自行翻譯盜版線上來源,加上動畫化後開始在各平台以更加親民的價格提供訂閱,由出租店帶動的實體漫畫風潮正式退出舞台,在大街小巷中消失。
.
實體漫畫式微有其大環境下的多元因素,分析起來沒那麼單純,我不敢妄議後期白鹿洞、錦成等大型連鎖出租加盟店係扼殺實體漫畫的主要殺手,但是白鹿洞、錦成身為最後一波也算是最新型的出租店模式,其實對於漫畫文化的推廣、普及,我覺得是毫無幫助的,先不論他們對於店內出版品的進出管理方針,光店租、水店、人事成本就勢必讓他們不得不以營利為唯一考量,而無法好好思考如何讓漫畫、小說閱讀成為一種深植的習慣,要成為一項經年累月的嗜好、習慣,閱讀帶來的收穫、回饋就非常重要,出租店可以不用一定要提供最新的作品,但一定要提供劃時代能引起大眾共鳴的作品,甚至能成為某個時期的群體記憶,這個記憶不一定是某個地區獨有,也未必是某個年齡層獨佔,就如同現在很多人收藏七龍珠公仔,但是七龍珠剛出版是1984年,如今七龍珠的各項周邊還在全世界熱賣。而新型出租店無暇去思考這些,經營者(通常只是加盟業者也不會出現在店內)只能去思考如何獲得更高的利潤,因此後期影音光碟、雜誌等媒體的陳列,多少也削減消費者駐足漫畫書櫃的時間,那時已經很少有人會慢慢地逛,只為了找一套好漫畫,經營者只是不斷餵食一些看似最新、未經篩選卻無法在心底最深處感動人燃起漫畫魂的作品,任由很多經典被遺忘。
.
為了怕得罪某些人,我把重點放在最後面,其實我是想聊「誠品」,誠品關店的新聞總是能引人注目,上一次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24小時的敦南店吹熄燈號,讓很多人覺得可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敦南店再24小時書店的身分外,也是很多夜貓子的約砲聖地。信義店因為統一想收回該地自行經營而再次衝上近日新聞版面,信義店這幾年已經不是那麼單純的書店,雖然裡面還是有其他書店無法比擬的展售空間以及書量,同時裡面販售其他商品、飲食的空間也是其他書店無法望其項背的,誠品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百貨而不是書店,其實誠品早期的獲利模式就是開在百貨公司內也兼另外出租空間給其他品牌販售,也因為這些精華、昂貴的地點,所以誠品的書本早期通常沒有折扣,想要有折扣就必須努力購買累積會員點數,閱讀成了奢侈、炫富的嗜好,誠品就是加值文青額度的場域。就如同某些人所評論的,誠品開放展售或者排行榜的新書中,即使書衣上的推薦寫得天花亂墜,依舊無法掩飾內容的空洞,誠品或許推廣了購書,卻沒有深化閱讀。
.
統一會回收自行經營的策略選擇非常合理,畢竟誠品身為書店複合百貨,帶給統一的收益很有限,甚至還壓縮到隔壁轉運站時代百貨的客群,反正都是百貨公司,與其給誠品經營,不如統一自己收回來經營,如果誠品只是很單純的經營書店,即使收益沒那麼豐厚,但是至少客群不重疊,或許還有和統一談判的空間,但是誠品自己都悄悄轉型成百貨,甚至當二房東出租櫃位,統一沒理由不收回來自己做。誠品看似很有理念想堅持對於書店的這塊堅持,似乎沒有這個點就開不起來,但很弔詭的,為何誠品不直接跟統一租櫃位就好,似乎誠品一直刻意不提起這個可能。想當然爾,當然是自己租下來再分租出去當二房東比較好賺啊!
.
早些年很多小書店都生存困難,都落入了現代商業模式而被迫用營利來犧牲經營,無法好好的思考陳列書本,卻又競爭不過誠品,看著誠品賣著心靈雞湯、理財等罐頭書,不得不跟著賣,卻又無法壓低成本增加利潤,好在現在很多有理念的獨立書店出現,吸引更多有類似閱讀習慣的人上門並推廣,不追求熙來攘往的人潮熱點,反而能降低成本,營造藍海。
.
這幾年我很少買實體書了,都買電子書,這是我還能支持出版的方式,我也盡量購買科普、文學等知識、寫作含量比較高的書,支持花更多心力在耕耘內容的作家,深化、普遍閱讀才是永續經營書店的根本之道,或許近年來的經營危機也能提供誠品轉型的契機,往真正的書店邁進。
原文出處 劉瑜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