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身價非凡的魚腥草!


主要成份:
含癸醯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 、月桂醛(laurid aldehyde);葉、花、果含槲皮苷(quercitrin)。通常所說的魚腥草素就是指癸醯乙醛。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魚腥草素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明顯抑制作用。
(2)強化免疫功能:魚腥草素能增強白血球吞噬細菌能力。
(3)利尿作用:魚腥草中所含檞皮苷,對腎血管有擴張作用,可增加腎血流量加強利尿作用。
(4)鎮咳平喘:舒張支氣管平滑肌,達到鎮咳平喘作用。
(5)鎮痛抗發炎

臨床應用:
(1)體表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體表膿腫發炎等…)及蕁麻疹等皮膚症狀。
(2)慢性腎炎、尿路感染等症狀。
(3)流行性感冒、肺炎、咽喉炎、急性腸胃炎等多種發炎症狀。

注意事項:
魚腥草在平時也被民間當作野菜食用,雖然副作用較少,但少部分人服用後有腥味感,而造成腸胃不適反應;故臨床應用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另外因魚腥草成份內含揮發油,故不宜久煎。

===========

魚腥草
三白草科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英名:Fish Mint、Fish Leaf、Rainbow Plant、Chameleon Plant、Heart Leaf、Fish Wort、Chinese Lizard Tail、Bishop’s Weed
日名:ドクダミ(毒痛み)、ドクダメ(毒溜め)、ギョセイソウ(魚腥草)、ジゴクソバ(地獄蕎麦)、ジュウヤク(十薬)、ウマゼリ(馬芹)

別名:蕺菜、臭臊草、臭嗟草、臭草、折耳根、狗貼耳

簡介
蕺菜屬多年生草本,原產東亞至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區。株高30~60cm,分直立莖與貼地生長的匍匐莖與地下根莖,節觸地容易長根。互生卵形或闊卵形葉,長4~10cm、寬2.5~6cm搓揉有特異的魚腥味。穗狀花序生於莖頂,倒卵形白色總苞片4枚,花小而密。蒴果長微小。開花期夏季。

栽培
半日照或全日照溫暖潮濕環境,常自然生長於溝渠、溪澗、池畔旁等溼地環境。適合黏土、壤土等保水力強的介質。不耐旱,忌種植於風大、烈日曝曬等乾燥處。視生長狀況,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生長過高或植株老化時,可以進行修剪以促進更新生長。繁殖使用分株、扦插、播種法。

應用
適合排水不良的場域作為地被植物,具有繁殖容易、生長迅速、蔓延性強等優點,夏季開花點點星白亦有可觀之處。要注意種植後會難以移除。園藝品種有葉片具黃、紅色斑的斑葉魚腥草’Chameleon’與苞片多枚的重瓣品種’Flore Pleno’,觀賞價值更高。

知識
嫩葉、嫩莖、根莖是特色蔬菜,可涼拌生食或烹煮後食用,具有特殊風味。葉片曬乾泡茶,有清熱、解毒、利溼,緩解感冒症狀等用途。現代藥理學研究全株含有揮發油,主成份魚腥草素(癸醯乙醛)與月桂醛,是特殊氣味的來源,乾燥後成份揮發、分解,氣味便會消失。

原文出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