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3年10月03日
所謂的「大乘」是:若某行為的動機被菩提心所攝受,由該動機所造的諸善,將轉為成佛遍知之因,故名「大乘法」。如果不被菩提心所攝受,縱使修練奢摩他、證無我智等,卻不能成為「大乘法」。
經論說:「菩提心是大乘之樑柱,更是大乘之入門。」
換句話說,若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將相應大乘;若未發菩提心,將無法相應大乘,所以將菩提心形容為大乘的樑柱、大乘的入門。像是若有皈依,所行才能相應佛法;若無皈依,即便持守斷十惡業,也不能相應佛法。同理,能否趨入菩薩乘,要以有無菩提心為準繩。
摘自:2013年10月03日
所謂的「大乘」是:若某行為的動機被菩提心所攝受,由該動機所造的諸善,將轉為成佛遍知之因,故名「大乘法」。如果不被菩提心所攝受,縱使修練奢摩他、證無我智等,卻不能成為「大乘法」。
經論說:「菩提心是大乘之樑柱,更是大乘之入門。」
換句話說,若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將相應大乘;若未發菩提心,將無法相應大乘,所以將菩提心形容為大乘的樑柱、大乘的入門。像是若有皈依,所行才能相應佛法;若無皈依,即便持守斷十惡業,也不能相應佛法。同理,能否趨入菩薩乘,要以有無菩提心為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