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常設單元「記錄 X 記憶」,繼過往探討紀錄片中的「重演」、「聲音」與「空間」後,本屆將主題聚焦於「檔案影像」,策劃「記錄X記憶:檔案變形記」單元,探究被塵封在膠卷、錄影帶、照片等各種載體中的記憶、權力與幽魂,如何經過創作者慧眼轉化、解殖、賦予新生。
片單包含了法國新浪潮大師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給珍的信》(Letter to Jane, 1972)、比爾.莫里森(Bill MORRISON)《賽璐珞之蝕》(Decasia, 2002)等大師運用檔案影像的經典名作,亦選入近年入選柏林影展的傑出新作《文明繪語》(Apiyemiyekî?, 2019)、《妳的死因:女性》(Cause of Death, 2020),共15部化用檔案影像的精彩之作。經典、新作並陳之外,影片主題亦豐富多元,包含關注女性、原住民族受迫史、諷刺民族主義與反思戰爭創傷的宏大鉅作,亦不乏溫柔檢視個人私密回憶的細膩作品。
TIDF影展套票已於3月30日在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搶先啟售,每套480元可兌換8張電影票券,等於現場票價5折的佛心價在開賣當天吸引上百位影迷搶購,今(6)日下午一點開放套票優先兌換劃位,喜愛紀錄片的觀眾切勿錯過!此外,今年TIDF首度推出「時間窮人」觀影證,限量100張,只要2500元就能看遍今年所有好片,堪稱影癡級觀眾的必備神器,4月13日下午一點截止販售,要買要快!影迷最期盼的選片指南,則於4月9日本周六下午兩點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102共享吧舉行,影展團隊將細說每個單元每一部電影,為觀眾指點迷津。
高達經典首次在台獻映 大師名作齊聚
將首次在台曝光的高達經典之作《給珍的信》,取材美國影星珍.芳達於1972年越戰期間造訪北越河內、引發美國保守派人士大肆抨擊的新聞照片,高達與尚皮耶.戈罕(Jean-Pierre Gorin)以此為題寫了封信,在來回朗讀之間逐步解構這張照片的意義。同為運用檔案影像的經典,文生.莫尼肯丹(Vincent MONNIKENDAM)的《大道之母》(Mother Dao, the Turtlelike, 1995)則取用1912到1933年間記錄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景況的默片,重新剪輯並配上當地居民吟唱的歌謠,化為揭露殖民主義真相的珍貴史料。
以老舊膠卷作為創作媒材聞名,TIDF將選映比爾.莫里森新、舊兩部作品。名作《賽璐珞之蝕》重新組合嚴重酸蝕的膠卷影像,描繪人類在眼前世界崩解之際,如何超越其物質性的存在。烈焰般跳動的炫目影像配上迷幻原創配樂,被〈村聲〉雜誌形容為「世紀末最廣獲好評的美國前衛電影」;將於TIDF亞洲首映的新作《紫羅蘭之吻》(Her Violet Kiss, 2021),則以1929年默片《Pawns of Passion》已酸蝕腐壞的殘餘硝酸鹽膠片影像搭配音樂,重現片中舞會場景兩男一女的幽微關係。
關注女性、原民受迫史 諷刺中、韓民族主義
入選2020柏林影展的《妳的死因:女性》與《文明繪語》,分別關注女性與巴西原住民受迫害的歷史。將於TIDF亞洲首映的前者,透過檔案影像、動畫與詩文層疊,冷靜剖析自古以來女性身體所受到的暴力,凸顯吊死、燒死、亂石砸死等各種女性殺害(Femicide)手段,在歷史影像中的缺席;後者取材研究者對巴西原住民進行識字體驗所留下的塗鴉繪稿,結合地景與研究者的口述,道出一段巴西軍事獨裁政權為建設公路,奪走亞馬遜州大片原住民族領土的暴行。
電視上的各式新聞與節目,經創作者轉譯重組,亦能碰撞出新意。《後現代韓國》(Post Modern Korea, 2021)即重新剪輯南韓國營電視台KBS所拍攝的各種素材,包括政宣、新聞、戲劇、綜藝節目,以幽默諷刺的視角審視南韓民族主義興起的年代,如何面對殖民留下的陰影。曾於2010TIDF放映的《折騰》(According to China, 2010),則剪取2008年出現在中國電視和網路上的各式事件和人物,與眾人隨之而來的觀點和評判,見證一場如今仍在反覆上演、由官方話語和媒體所創造的中國式民族主義精神躁鬱。
創新翻轉歷史影像 反思戰爭創傷
《永無黑夜》(There Will Be No More Night, 2020)擷取美法兩國的戰鬥直升機在中東出任務之空攝熱感應影像檔,搭配駕駛員的訪談,以震撼視角揭示並反思現代戰爭科技的殘酷。《直到海裡長出森林》(When the Sea Sends Forth a Forest, 2020)由一位華裔倖存者的回憶展開,使用政宣與戰後歷史影像,搭配遊戲引擎建構的3D虛擬實境,重構赤柬政權犯下的種族滅絕創傷。異質媒材營造出撕貼畫質感,埋下多層隱喻,敘事虛實交織、獨具詩意。
曾於2016TIDF放映的《戰爭製造戰爭》(Dragooned, 2012),則層層翻轉「美國戰爭情報局」的二戰愛國政宣片,當傘兵部隊登陸普羅旺斯,黑白影像配上磅礡樂曲,影像陡然變調亂序,在不斷重複中肢解重構,鮮活復返二戰歷史,也犀利解構了影像與真實的意義。
個人私密回憶為引 深掘國族共同記憶
亦有創作者取用檔案影像細膩回訪家族、個人私密回憶,並以此擴及更深廣的國族共同記憶,對抗遺忘。將於影展亞洲首映的《試圖記憶》(I Am Trying to Remember, 2021)與《記憶之鴿》(A Pigeon’s Song, 2021)皆從個人家庭記憶出發,前者以家庭錄像與照片,試圖記憶一位被人們刻意遺忘的家族成員,緩緩揭開一段伊朗的沈重歷史;後者以祖父的故事為引,講述祖母在實體與影像中的缺席,藉媒材的物質性比喻記憶的失落,平緩道出阿爾巴尼亞獨裁政權所刻下的未癒傷痕。
片長僅3分鐘的《仍在我心》(Still on My Mind, 2020)與《短短的歷史》(A Short History, 2018),雖短小卻精準有力。前者為本屆TIDF主視覺的靈感來源,全片僅用十張照片進行加工、塗鴉,藉以講述一段與泰皇逝世相關的個人創傷回憶;後者為台灣導演徐璐的作品,以英文童書的敘事方式,交錯並置兩卷16mm拾得影像(found footage),在童趣的節奏之中述說並反思台灣的共同記憶與身分認同。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5月6日至5月15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盛大舉行,蒐羅國內外188部精采紀錄片,期待以多元豐富的內容,拓寬觀眾對紀錄片的想像。影展套票於今日開放兌換劃位,單場票券將於4月13日啟售,更多最新消息請密切關注TIDF官方網站、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