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南韓朝小野大的新局勢


2022年是全球眾多國家的重要選舉年,從2-3月印度五省議會選舉、3月南韓、4月法國、5月菲律賓等國的總統大選、再到5月澳洲眾議院大選、7月日本參議院選舉、11月美國期中選舉,還有目前下半年度期日尚未確定的中國二十大等,每一次的選舉結果都可能讓世界格局產生變動。

3月10日,位於印太地區的南韓總統選舉也在空前激烈的競爭中揭曉結果,在野黨勢力的聯手,形成改革派與保守派色彩鮮明的對決,反對黨國民力量黨尹錫悅以不到1%的微弱優勢勝選,保守派再度執政。從此次南韓大選,外界關注到政黨的傳統因素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民眾也不因政黨支持屬性而必定投給哪個政黨所推出的候選人,所關注的反倒是選舉過程中哪位候選人的「鮮明特點」引發了注意,「政治網紅化」以及「熱門議題綜藝化」已成許多國家在公共事務處理上共同的特色。

南韓左派與右派與歷來路線主張

很多人可能對於左、右兩派的區別有些模糊,因為這會隨著每個國家的政治情勢而有不同的定義與解釋。簡言之,南韓的左派是主張「還權於民、與北韓和解、對中國較溫和,經濟奉行福利主義、政治主張進步主義」,李在明所代表的共同民主黨,亦即文在寅所走的主要路線;右派則是「親近美國日本、警覺北韓與中國、經濟奉行自由主義、政治主張保守主義」,新任總統尹錫悅即是如此。

南韓長久以來的路徑由右走向左,逐步民主化的歷程讓人民對於公共事務領域的表達愈趨熱烈,獨立自主路徑的中間路線與緩和與北韓關係的期待也漸趨有交集。但本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再次將原本左傾的路徑再向右拉回,訴求與美、日更加親近,由美方提供更多軍事支持,如此結果呈現,與近期美國強力經營印太地區,以及俄烏之戰有極大的關聯性。美國將全球戰略主張東移至印太,並且在此地區組建多個對話機制與軍事同盟,世界局勢呈現「東升西降」的情勢,以及歐洲、日本、印度、紐澳等國家皆一定程度與美國達成某種夥伴合作關係,加乘上美國積極在東南亞出台各項經濟政策,和將中國列為頭號敵人的態勢明確,種種因素都讓南韓民眾向右走的驅動力量強一些。

新總統與美、中親疏遠近尚待觀察

美國總統拜登在第一時間便火速致電祝賀尹錫悅當選,不外乎是在穩定這次選舉因差距極小可能對南韓政局帶來的震盪與混亂,也塑造美韓在未來可能進一步合作和關係更加緊密的外界印象。若從新任總統尹錫悅個人來觀察,由於其未有從政經驗,且本次選舉已造成兩黨關係極為撕裂與緊張,再加上目前南韓國會300個議席中,仍是由共同民主黨掌握超過五分之三(約174個)的席次,如此情況將延續到2024年5月國會改選時才有轉變的機會。

換言之,尹錫悅及所屬的國民力量黨若要在對外政策上有所改變與突破,將可能遭到國會在野黨的抵制。而尹錫悅在大選時曾宣稱追加部署薩德系統,並廢除文在寅政府的「薩德三不政策」,都將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變動。

此外,尹錫悅雖在勝選後首次記者會即稱,在對外政策方面,將重建韓美同盟,強化全方位的戰略同盟關係,同時發展「相互尊重」的韓中關係和打造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但具體發展仍須在5月就職前後是否訪美,與訪問後南韓是否決定參與QUAD擴大會議為主要觀察;此外,由於美國總統拜登亦可能在5月下旬訪日,參與美日印澳四方會談,若屆時美韓兩國元首順勢舉行會談,則將可能為雙方增溫的關係續添柴火;反之,南韓與中國的關係則或許有下一步的進程出現。

朝小野大的南韓新政府

國民黨力量黨這次以不到1%(0.73%,25萬票)的微小差距贏得勝利,也因為國會非多數,必然成為「弱勢政府」的情況,上任後執政難度可以預見。上任後必將面對如何具體改善南韓一直以來的經濟慘澹、疫情失控、房價飆漲,以及處理對美、對中、對日、加入CPTPP、俄烏情勢以及使用核電是否與世界趨勢背道而馳等問題。選舉時的政策牛肉,與選後的執政現實,究竟如何平衡與實現,都將對此弱勢政府形成階段性的重大考驗,影響著2024年國會選舉能否翻轉現況的最大因素。

作者》許慧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原文出處 央廣

發佈留言